古时从风冠山→背娃娃山→轿顶山→金鼎山有古道相接,这条占道要经过大平掌,大平掌村上百级修整得很坚固的台地、梯山就在古道两旁古道经过村子时被铺成了石板路,一排排房子一个个院子就沿着石板路建盖,石板路的行道树就是茶树,这种布局规划今天还看得出。
大平掌村留存下来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不下200棵,其中树龄500年以上树干围径超过140厘米的还有七八棵,这些古茶树在房屋前后古道两边台地的地埂上,属乌蛮种茶法,古道边台地的地埂上最大的一棵茶王树其围径已超过2.1米,在它旁边还有两棵树龄相近围径相近的已被拦腰砍断的茶王树桩,树围2.1米粗的大茶王印证着《蛮书》记载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大平掌村这棵幸存的大茶土离银生占城直线距离仅有30多千米,说银生茶不能漏掉它。
从大平掌村留下的七八棵树围超过1.4米的古茶树来看,其树龄、品种、种方法与河对岸的上村、芦山村的相同,南诏国时期、大理国时期轿顶山下、背娃姅山下、石马河两岸都有村寨,两岸居住的乌蛮人同时都在种茶大平掌村背后有条海拔高约2300米的山梁,翻过山梁便可看见林街乡的磨刀河和金鼎山,大平掌村到磨刀河村1个小时便可走到,金鼎山→轿顶山→背娃娃山→风冠山几个古茶区连成一片,方圆儿十里1800米以上的村寨都有乌蛮们留下的银生茶。
大平掌村现有60多户人家,都归彝族蒙化人,村里姓何的较多,还有姓自、施、吴、毕、杨的,大平掌村的蒙化人称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县,以前在蒙化城住过。从他们的自述可知,他们是彝族和汉族结合的后裔,现在村里已没人会讲蒙化语,老人们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就说汉话就不会讲蒙化话了,但那时还穿蒙化人服装,要拜土主庙、太阳庙,要祭竜。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