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耳机价格的差别在哪(耳机贵与便宜的区别),下面一起看看耳机价格的差别在哪(耳机贵与便宜的区别)相关资讯。
文章开始前,纪哥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现在用的耳机多少钱?
5100?还是两千多元三千多元?
八哥现在忍无可忍了:好吧,要我说,不到一万块只是个戒指。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好吗?——咳咳,胡说八道的八哥已经被季哥拖到小黑屋狠狠收拾了一顿。继续吧~
根据机哥第八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商品的质量与价格成正比。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耳机越贵越好。
嗯,这个耳机不错。有什么好的?
即使不同的耳机材质不同,归根结底,衡量耳机的好坏,还是要看——的音质。
季哥觉得音质评判涉及专业音乐领域,你我只是普通人,不如不做评价。
那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评价呢?
吉哥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中央民族乐团的15位演奏家对三种不同价位的有线和无线耳机的音质进行了盲评。
价格分别是:50元,1000元,5000元。
答案不奇怪,最低档的有线耳机都没票。最贵的5000元有线hifi耳机得了8票。
另外,这7张票都落在了1000元价位的无线耳机oppo encx2上。
一些表演者在投票时,甚至表示让他们难以取舍,对它的音质赞不绝口。
说实话,车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不过听完头麦部分,季哥明白为什么表演者这么纠结了,因为.吉哥也没分辨出来。
机友们也不妨听一听,猜一猜,机哥会先把结果放在评论区。
但是,机哥还是很难平。oppo耳机居然犯了以下错误,直接操了有线hi-fi耳机。实在是令人发指。
作为从事计算机科学的一方,机哥非常相信科学。从物理层面来说,无线耳机中的高音质其实是在挑战物理极限。
hi-fi耳机,即高保真耳机。高保真的话会追求无损音频,可以比普通音频存储更多的音乐细节。至于直观感受,是什么样的?
机哥举个栗子:
比如在听同样一段演奏的时候。普通耳机也许只能听出大致所含的乐器,但hi-fi耳机,不仅能听出更多具体细节,甚至还能听出乐器所处的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置身处境的“沉浸式”听歌。
但这也带来了个问题:音频包含的细节多了,不就代表着,传输的音频体积也变大吗?
咱们可以打开网易云或者qq音乐,看一下同一首歌,在不同的音质下的体积。
不过,这在有线耳机上不是啥问题。恰恰是因为,oppo enco x2是一款无线耳机,走的是蓝牙传输。而蓝牙传输是有带宽的。
带宽,就像是高速公路的车道,音频信息就是路上的汽车。更高解析的音频也就意味着路上的车子更多了。
但车道是固定的,当车子过多,自然就塞车走不动了。
就连一向好面子的苹果,都在之前关于airpods音质的访谈中,表示自己受限于蓝牙带宽这一物理限制,导致音质遇到瓶颈。
所以,如何趁着物理大神牛顿打盹的功夫,“绕过”这个限制,成了无线耳机如何提升音质的共同难关。
怎么“绕过”呢?
大家想一下,咱们平常发送大文件的时候,如果遇到像微信这种有大小限制时,会怎么办呢——没错,就是「压缩」。
只是在耳机领域里,类似的操作叫做「编码」。对应解压的,叫「解码」。
但在编码与解码过程中,文件本身或多或少都会有损失,我们听的所谓的“无损”,其实在传输后全成了“有损”。
所以,这需要各家对编码程度进行取舍。
像这次,据说oppo enco x2就采用了lhdc 4.0编码技术,在这个编码技术下,传输码率得到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传输速率也比传统的提升了3倍。
这下问题解决了,oppo enco x2借此还拿了个hi-res小金标。
但这还不够,耳机硬件本身也很重要。总不能说,光有速度没有硬度吧?
所谓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在音学领域里并不完全适用。
不说别的,就无线耳机这体积,塞颗花生都不够。但里面得塞解码器、电池、麦克风.哦对了还要喇叭。
除了要通过及其苛刻的堆砌工艺,让音色改变大的情况下,压缩单元的体积,还得时刻遵循基本的物理规则。
比如说“声场”,就是我们口水话里所说的“空间感”。
这就真的是无线耳机的“缺陷”。这个时候还是得和高档音响取取经。
这也就是oppo与dynaudio共研的声学系统——superdbee第二代同轴双单元。
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单元,“拴”在同一根轴上,以保证二者距离不变。同时这两个单元并不是在一个平面,而是故意摆放地一前一后。
在微距世界里,这细微的前后之差,所带来的就是所谓的声场距离感了。
机哥还去看了一下前不久的试听会,这个单元内还有个仅有0.0095mm的超薄低音振膜,并首发了sandwich四磁结构等超多新亮点。
虽然这些都是汉字,但是八弟一个都看不懂。不过八弟倒是发现了一个盲点——
和oppo合作的dynaudio可不简单,人家本职是专业做高端音响的,机哥我随便搜了一下,价格都非常感人.
oppo这波,属实有点不太“厚道”了。
总之,机哥倒是蛮期待着oppo enco x2的表现。虽然机哥我已经不发烧很多年,现已经戴着无线耳机度日。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些所谓的大牛,凭借着纸上的蓝牙传输速率,直接单方面的宣布无线耳机和hi-fi的“死刑”。
咱也就只能倔强地戴着普通耳机,听着app里所谓的“无损音质”。而且还处于着“无线耳机就是shit”,这样的歧视链底层。
如果真有这么一款,极有可能刷新无线耳机音质天花板,拉近有线hi-fi耳机距离的产品出现,机哥我倒是愿意,再发骚烧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