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鳞片胶泥施工规范,在钢结构表面的施工方法
施工技术规范
一、底漆
(1)取预配好的适量底漆,再加入适当比例的配套固化剂搅拌3min以上,搅拌均匀后使用。用毛刷或辊刷涂1-2道,用量0.20kg/道.平米左右。在经处理后的待衬表面涂刷*道底漆。并在*道底漆涂刷12h后涂刷第二道底漆,二道底漆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2)在钢结构基础施工时,在进行底涂配胶料过程中,应加入50%树脂重量比的石英粉(300目左右),混合均匀后施工方能达到更好的界面粘接效果。(3)在混凝土基础施工时,若粘度略高或低温施工环境中,为了增加涂层与基层的接合性,可适当添加5-10%的溶剂进行稀释,溶剂以苯乙烯为宜,底涂可涂刷1-2遍。
二、鳞片胶泥中涂(1)取适量鳞片胶泥预混料,加入适当比例的配套固化剂,搅拌均匀。一次搅拌的鳞片胶泥料应控制在30 min内用完,且初凝时间应控制在40min左右。(2)用抹刀单向均匀地将施工料涂抹在涂好底漆的基础上,每道施工厚度(初凝后)为1.0±0.2mm,用量为2.0kg/道.平米左右,每道涂抹的间隔时间为12h。(3)通常情况下,施工2道即可,特殊情况下(如介质中含有固体磨料),施工厚度可增至三道。(4)每道鳞片胶泥涂抹后,在初凝前必须及时用沾有苯乙烯溶剂的羊毛毡辊滚压,直至肉眼观察表层光滑均匀为止。表面不允许有流淌痕迹,一经产生应重新滚压平整。(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面应保持洁净,如有凸起物或施工滴料应打磨平整。(6)2次涂抹的端部界面应避免对接,必须采取搭接方式。
1、表面处理
1.1表面处理前,设备应是已按图纸要求制造、检验合格的,且应是把与吊装、保冷或保温等有关零部件预先焊上,防腐蚀处理后不能再对设备施焊。
1.2表面处理的方法干法喷砂或喷丸用于表面处理,详细施工要求如下:
1.2.1预处理
(1)需防腐蚀处理的表面焊缝上的焊瘤、焊渣、飞溅物均应打磨掉。
(2)结构转角、表面凹凸不平及焊缝表面应打磨平整或圆滑过渡。
(3)油脂、油污应用酒精(工业纯)或丙酮(工业纯)*除净。
1.2.2喷砂(丸)除锈
(1)喷砂(丸)除锈(包括质量检查及涂刷*道底漆)应在8h内完成。
(2)对于大型设备,无法在8h内完成时,可采用分段喷砂(丸)的办法。即先对一定面积进行喷砂(丸)除锈,经检验合格后涂刷*道底漆,待底漆固化后,再对剩余部分喷砂(丸)除锈,此时应对已涂底漆加以保护,并在其继续喷砂(丸)端至少应留出50mm的距离。使能交叉喷砂,从而保证喷砂(丸)的质量。余类推。喷砂(丸)检验合格表面在涂*道底漆前应用酒精或丙酮清洗。
(3)喷砂(丸)所达到的质量等级按照gb 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a2 1/2,要求*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油脂、氧化皮、锈蚀产物等一切杂物,并清除粉尘。残存的锈斑、氧化皮等引起轻微变色的面积在任何100×100mm2的面积上不得超过5%,粗糙度应达到40—70μm。
(4)喷砂(丸)采用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不得含有油污、杂物和水分,压力为0.5-0.6mpa。(5)喷砂(丸)的砂粒采用石英砂(钢丸),应干燥洁净,无油污、杂物;含水量应小于1%,必要时应进行烘烤干燥,待凉后才能使用。砂粒是粒径为1-3.2mm,其中1-1.5mm的粒径不少于40%。钢丸的粒径为0.63-1.60mm,其中0.63-0.8mm的粒径应不少于40%。(6)*的喷砂(丸)施工工艺指标如下:喷嘴直径:6-8mm喷射角:30~75度喷距:80-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