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 浊度的测定”微课设计
项目确定
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要培养能适应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监测分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有较强的监测分析能力,污染处理设备选择、运营和维护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高职学习阶段开设专业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指标检测课程是我校环境监测实训课程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水质 浊度的测定”是环境监测指标检测课程中水环境监测指标检测部分的重要项目。本项目授课为 6课时,主要内容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浊度和浊度计法测定水样浊度。本节微课内容与该项目对应,可直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也可供有相关学习需求的人员用于自学。浊度是天然水和用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水质指标,也是水体可能受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测定水样浊度是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浊度、浊度测定的原理是什么、浊度测定的方法是什么,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微课属于环境监测指标检测课程,开设于五年制高职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第六学期。学生已经步入高年级,迫切希望能够多接触与真实工作任务相关的内容。因此,该阶段课程内容设置均为与环境监测工作岗位高度对接的项目。学生在此之前系统地学习过环境监测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理论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技能实践课为按照我校学生特点和就业要求建立的环境监测实训课程体系,分别为环境监测基础实验和环境监测指标检测。第六学期开设的正是环境监测指标检测中的第二部分——水环境监测指标检测。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样品的吸光度,掌握了简单的物质定量原理。通过前期操作训练,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参照说明书使用简单仪器的能力。学生喜欢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技能掌握情况良好,但对特定物质的检测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检测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遇到问题习惯依靠教师解决,尽管具备信息收集能力,但是难以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