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人类工作的任何环境中,都可能遇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因此,毫不夸张地讲,只要有人工作的地方,管理者都要关心在此工作环境中可能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
石油化工是有毒有害气体容易发生和产生危险的重要场所。石油化工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大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其固有的巨大能量和危险性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带来巨大的灾难。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在其中在重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原油、天然气、汽油、液态烃、乙烯、丙烯等,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另外,许多物质也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甲苯、氰化氢、硫化氢、氯气等,这些物料的处置不当或发生泄漏,就会在空气中挥发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同时,石化生产过程中还要使用、产生多种强腐蚀性的酸、碱类物质,它们可能会使设备、管线出现腐蚀而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泄漏。
石化生产装置呈现大型化和单系列的趋势发展,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有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过程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个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
由于石化装置技术复杂、设置制造、安装成本高,装置资金密集,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如1989年10月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得克萨斯工厂发生爆炸,财产损失高达8.12亿美元;1998年英国西方石油公司北海采油平台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2001年巴西海上半潜式采油平台事故损失5亿多美元。
煤矿的安全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生产中最大的威胁。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各地煤矿生产蒸蒸日上,据调查,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有一半左右属于高瓦斯(甲烷)或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事故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据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之前,我国以瓦斯爆炸为主的矿难平均每7天就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50天发生一起30人以上的矿难,近几年矿难年死忘人数保持在6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月就有500人死于矿难。而在气体检测仪器研制和使用比较发达的美国1984~2006年期间矿难死亡人数只有76人。
大型油气田(包括海上油气田)开发中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检测、防护也是目前需要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2003年12月23日四川开县井喷事故造成234人死亡、几千人迁移的重大灾难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环境应急事故是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的另一个比较大的领域。环境事故有的气体泄漏可能是我们遇到的对环境造成威胁最大的一个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可轻视,城市下水道爆炸事故屡见报端,电信职工,环卫工人进入地下密闭空间中毒、窒息死亡的事故也时有耳闻。
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领域各个不同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