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酷比魔方i7主板结构,主板主要组成部分是

1,主板主要组成部分是2,酷比魔方i7手写板进bios3,酷睿i7移动处理器用的是什么架构4,主板结构是什么样的5,电脑主板结构1,主板主要组成部分是 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
2,酷比魔方i7手写板进bios 看下说明书,里面有说明开机时按住哪些键可以进bios的望采纳酷比魔方i7国内首发搭载core m芯的pc平板——酷比i7。该机集4gb内存,128gb固态硬盘,11.6英寸全贴合屏幕,4g上网等诸多亮点于一身。1.拥有直逼超极本的配置矩阵,像采用ips技术的11.6英寸全贴合fhd屏幕,带来清晰艳丽的视觉体验;2.128gb传输速度超越传统emmc四倍的固态硬盘以及4gb内存,使机器的开机与反应速度提升不少;当然还少不了正版win 8.1操作系统,不然就不能叫它pc平板,而与超极本抗衡了。
3,酷睿i7移动处理器用的是什么架构 nehalem微架构nehalem微架构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计算内核与非计算内核一. 计算内核的设计来源于之前的微架构,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和加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超线程----第三代超线程技术,四核心时多达八个线程(2) 支持虚拟化设备输入/输出 (vt-d)----在之前以虚拟化cpu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设备输入/输出的虚拟化,能有效提高虚拟机的性能和效率。(3) 内核加速模式(turbo mode)----内核运行动态加速。可以根据需要开启、关闭以及加速单个内核的运行。例如,在一个四核的nehalem 微架构处理器中,如果一个任务只需要两个内核,可以关闭另外两个内核的运行,同时把工作的两个内核的运行主频提高。如果任务只需要一个内核,可以关闭其它三个内核,同时把工作的一个内核提高到更高的主频运行。这样动态的调整可以提高系统和cpu整体的能效比率。(4) 新增的sse 4.2指令集等等。二. 非计算内核的设计改动令人瞩目,主要的有:(1) cache的设计----采用三级全内含式cache设计,l1的设计和core 微架构一样;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内核256kb;l3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内核共享。(2)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从芯片组上移到cpu片上,支持多通道ddr3内存,内存
4,主板结构是什么样的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很简单 打开google或者baidu 在搜索框中打入主板的结构很简单 打开google或者baidu 在搜索框中打入主板的结构 答案就出来了 又能节省楼主的100积分答案么又是和一楼的基本雷同唉节省不了了,他的悬赏出来了,不给分也是白白浪费掉的,关键就看他这个奖颂给谁啦,当然啦,如果楼主够搞笑的话给你或给我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楼下这位就要气死了 5,电脑主板结构 主板 简介 主板上承载着cpu(即中央处理器)、内存(随机存取存储器)和为扩展卡提供的插槽 (可是cpu和内存并不是集成在主板上,不是主板的附件,本身也属于电脑硬件)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4-6层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南北桥芯片(有的南北桥整合在一起)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但尚未流行便被放弃,继续使用atx。 芯片组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扩展槽 扩展插槽是主板上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也叫扩展槽、扩充插槽。扩展槽是一种添加或增强电脑特性及功能的方法。扩展插槽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决定一块主板好坏的重要指标。有多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扩展插槽就意味着今后有足够的可升级性和设备扩展性,反之则会在今后的升级和设备扩展方面碰到巨大的障碍。 主要接口 硬盘接口:硬盘接口可分为ide接口和sata接口。在型号老些的主板上,多集成2个ide口,通常ide接口都位于pci插槽下方,从空间上则垂直于内存插槽(也有横着的)。而新型主板上,ide接口大多缩减,甚至没有,代之以sata接口。 软驱接口:连接软驱所用,多位于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为它是34针的,所以数据线也略窄一些。 com接口(串口):大多数主板都提供了两个com接口,分别为com1和com2,作用是连接串行鼠标和外置modem等设备。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断号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断号是irq3。由此可见com2接口比com1接口的响应具有优先权,市面上已很难找到基于该接口的产品。 ps/2接口:ps/2接口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一般情况下,鼠标的接口为绿色、键盘的接口为紫色。ps/2接口的传输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但这么多年使用之后,绝大多数主板依然配备该接口,但支持该接口的鼠标和键盘越来越少,大部分外设厂商也不再推出基于该接口的外设产品,更多的是推出usb接口的外设产品。不过值得一提的时候,由于该接口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愿意通过ps/2-usb转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键盘鼠标每一代产品的寿命都非常长,接口依然使用效率极高,但在不久的将来,被usb接口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极高。 usb接口:usb接口是如今最为流行的接口,最大可以支持127个外设,并且可以独立供电,其应用非常广泛。usb接口可以从主板上获得500ma的电流,支持热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个usb接口可同时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设的访问,由一条四芯电缆连接,其中两条是正负电源,另外两条是数据传输线。高速外设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外设的传输速率为1.5mbps。此外,usb 2.0标准最高传输速率可达480mbps。usb 3.0已经出现在主板中,并已开始普及。 lpt接口(并口):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或扫描仪。其默认的中断号是irq7,采用25脚的db-25接头。并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1、spp标准工作模式。spp数据是半双工单向传输,传输速率较慢,仅为15kbps,但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设为默认的工作模式。 2、epp增强型工作模式。epp采用双向半双工数据传输,其传输速率比spp高很多,可达2mbps,已有不少外设使用此工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