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切削试验,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逐渐减小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刀具前刀面刀—屑接触长度减小时,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和切向力ff呈非线性减小,且ff-l曲线存在两个拐点,根据这两个拐点可间接测量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l和紧密型接触长度lf1。
1 引言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屑接触长度直接影响切削的摩擦状况,从而影响切削力、切削温度、切屑形成、刀具磨损和已加工表面质量。此外,刀—屑接触长度与刀片槽型设计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刀—屑接触长度的研究十分重要。限制接触刀具与自然接触刀具有着不同的切削机理(如merchant 和lee-shaffer 理论中的剪切角公式不适用于限制接触刀具,用该公式计算出的剪切角f远小于试验结果),已有不少学者对限制接触刀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上的正压力fn和摩擦力ff与刀—屑接触长度的关系,探讨了其变化规律,认为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可间接测量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l和紧密型接触长度lf1。
图1 限制接触刀具示意图
图2 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切削力示图
2 切削试验采用限制接触刀具在车床上对钢管端面进行自由车削(直角自由切削)试验,并测量切削力的变化。试验条件如下: 刀具:试验所用限制接触刀具如图1所示。图中l为前刀面限制接触长度(试验中可逐次缩短)。刀具前角g0=5°,后角a0=10°,主偏角kr=90°,刃倾角ls=0°。刀具材料为w18cr4v。应注意:前刀面台阶高度h的大小应适当(推荐值为h=1.0~1.5mm),如h过大,将降低刀尖处的强度和刚度;如h过小,则当前刀面宽度小于刀—屑接触长度后,切屑仍可能与刀具前表面接触(即刀—屑二次接触),从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试件:10 号无缝钢管(退火处理,hb100~130)。 试验设备:cm6140 精密车床;kistler测力仪及电荷放大器。 切削参数:切削宽度aw=2mm,切削速度v=55.3m/min,切削厚度ac=0.15,0.2mm。3 试验结果与分析在切削试验中,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切削力如图2 所示。 由图2可得 fn=fzcosg0-fxsing0 (1)
ff=fzsing0+fxcosg0 (2)
根据式(1)、(2),可将测得的切削力垂直分力fz和轴向分力fx换算成刀具前刀面上的正压力fn和摩擦力ff。 根据试验数据,得到采用不同切削厚度ac时切削力轴向分力fx(可换算为摩擦力ff)和垂直分力fz(可换算为正压力ff)随前刀面限制接触长度l的变化趋势,如图3、图4所示。 由图3、图4 可知,fn与fz、ff与fx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ff、fn均随l的减小而按非线性规律减小。ff随l减小的变化趋势为:ff开始缓慢减小,然后急剧减小,当l减小到一定程度后,ff减小的趋势再次变缓。当ff开始缓慢减小时,fn几乎无变化;当ff急剧减小时,fn才开始减小,当l减小到一定程度后,fn减小的趋势也变缓。
图3 ff随l的变化趋势
图4 fn随l的变化趋势
试验结果表明,刀—屑接触长度l 对切削力有明显影响。当l>l时,随着l的减小,切削力ff、fn的数值不变;当l<l时,切削力则开始随l的减小而减小。由此可推知,切削力开始减小的点(称为*个拐点)所对应的l即为刀—屑接触总长度l。由图3可知,当ac=0.15mm 时,l=1.66mm;当ac=0.2mm 时,l=1.86mm。 根据金属切削理论,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可分为紧密型接触和峰点型接触,且接近85%的接触载荷作用于紧密型接触区。因此当l接近紧密型接触长度时,切削力急剧减小。由此可推知,ff-l曲线上ff开始急剧减小的点(称为第二个拐点)所对应的l即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由图3 可知,当ac=0.15mm时,lf1=0.8mm;当ac=0.2mm 时,lf1=0.88mm。 ff、fn随l的减小规律呈非线性是刀具前刀面上应力分布变化造成的。前刀面上的应力分布随l的变化规律如图5 所示(以ac=0.15mm 为例)。
图5 前刀面上应力分布随l的变化规律
图5反映了刀具前刀面上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平均分布情况。由图5可知,随着l的减小,正应力s和剪应力ts均增大,这正是导致ff、fn随l的减少而呈非线性减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ts-l曲线可知,当l较小时,曲线存在一个峰和谷。峰所对应的l正是ff-l曲线上的第二个拐点。此后剪应力减小,对应于ff-l曲线中的ff急剧减小阶段。当l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剪应力重新增大,对应于ff-l曲线中ff减小趋势变缓的阶段。由图4可知,当l接近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时,fn开始明显减小。因此,当l接近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时,ff、fn均急剧减小。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限制接触刀具的ff随l的变化规律,可间接测量刀—屑接触长度,即在ff-l曲线上,*个拐点对应的l值即为刀—屑接触总长度l,第二个拐点对应的l值即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采用这种测量方法时,测量精度与取点间隔有关,取点间隔越小,测量精度越高。采用该方法可克服用传统的磨痕法测量刀—屑接触长度时易受测量者主观因素影响的缺点。 4 结论用限制接触刀具进行直角自由车削时,刀具前刀面上的摩擦力ff和法向力fn均随前刀面限制接触长度l的减小而呈非线性减小:开始时ff变化缓慢,fn则几乎不变;当l接近lf1时,切削力急剧减小;当l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切削力减小的趋势再次变缓。 切削时,刀具前刀面上的正应力s 和剪应力ts均随l的减小而呈非线性增大,其中ts-l曲线存在一个峰和谷。 用限制接触刀具进行直角自由车削时,随着前刀面接触长度的缩短,ff的变化存在两个拐点,这两个拐点分别对应的前刀面宽度l即为刀—屑接触长度l 和紧密型接触长度lf1,因此可用限制接触刀具切削时ff随l的变化规律来间接测量刀—屑接触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