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块检定结果的处理
整套量块检定完毕后,应根据检定的原始数据计算量块的实测尺寸,确定整套量块的等和级,填写检定证书及各类历史记录卡片。下面将量块检定结果处理的有关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量块等的确定
前面已经叙述过关于量块等的划分规定,即量块的等是根据量块的研合性、测量面平面度、长度变动量和中心长度测量的不确定度来确定的。
按表1.4.10根据检定类别规定的受检项目,各项检定结果与受检各项技术指标相比较都应合格,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对量块长度测量的总不确定度应不超过表1.4.8的规定。以此来确定被检的单个量块属于某一等。
量块长度对其标称长度的偏差超过dw时不能再作量块使用:
dw=4+40l (um) (1.4.17)
除确己无法修复的不合格量块按作废处理(并在检定证书上加以注明)以外,按其余合格部分来确定整套量块属于某一等。在实际工作中,按等使用量块的有关要求选择检定标准量块、比较仪器及环境温度要求,以保证测量的总不确定度,并按相应等别的要求,修复研合性、平面度及长度变动量等。
(2)量块级的确定
量块的级是根据量块的研合性、测量面的平面度、长度变动量和中心长度偏差来确定的。在确定量块的级别时,除各项检定结果与受检各项技术指标(表1.4.9)规定相比较都应合格以外,其测量结果都应符合表1.4.11与表1.4.12的规定。量块的中心长度与测量的总不确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较大的测量不确定度会使中心长度偏差失实。为此在确定单块量块级别时,必须按表1.4.8的规定,使得所确定的级的量块长度不确定度至少不超过相应等的量块长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量块中心长度实测的偏差△i,是实测尺寸li,与标称长度ι之差,即
△i=li-ι (1.4.18)
因为实测尺寸li,总有一定测量误差δ,所以实测偏差△i的可靠性就随着测量误差δ的增大而降低。若我们在确定单块量块级别时,仅将实测偏差值乙比较,往往会出现“误收”或“误废”的情况。实际上,表1.4.6所列的偏差值△,包括制造偏差△m和测量误差δ两部分,用下式表示:
△=△m+δ (1.4.19)
实际上,制造偏差 △m和测量误差δ在△m和δ范围内出现的概率是遵守正态分布规律的,因此式(1.4.19)可改写
由式(1.4.21)可见,只有当测量误差δ与允许偏差△比较起来,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m=△。这时可测得偏差△i直接与允许偏差△的数据相比较来确定量块的级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测得误差δ与允许偏差△比较起来,总不会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此,必须把实测的偏差△i与式(1.4.21)算出来的制造偏差相比较,以此来确定被测量块的级别。
一般在量块检定中,取对于级别较低的量块,对于级别较高的量块。
在确定量块级别时,如果实测中心长度偏差△i在△m之内,就要比较△i与△m来确定。若△i超过△m,并在允许偏差△附近,处于合格与不合格的边缘,应用高一等的测量方法(或以原测量方法)进一步复测,按复测结果来确定该量块的级别。
为保证全套量块质量,在每块量块级别确定后,可按下列原则确定整套量块的级别:新制造的量块,按标准规格必须完整齐全,可按其中低一级的级别来确定整套量块的级别。修理后和使用中的量块,除了确已无法修复的不合格量块按作废处理外(并在检定证书上加以注明),可按合格部分中低一级的级别来确定整套量块的级别。
量块检定结果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