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易武寻茶记

常常会想: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大扺要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就像是钟爱普洱茶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深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最深处,去探访国有林的古茶园,最好不过的自然是易武茶山的薄荷塘古茶园。
相约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相期在这个时季,深入探访易武山国有林中的古茶园。将近上午十点钟,摩托车声轰鸣作响,门前来了三辆山地越野摩托车,我们一行今天将要骑乘摩托车前往探访薄荷塘古茶园。90后的小伙子卢禄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前头带路,另一个小伙子刘承骑着摩托车带着马博峰紧随其后,陈晓雷骑着摩托车带着董董姑娘殿后,一行六人上路直奔目的地薄荷塘古茶园。
车出易武镇,右转下山沿着214省道奔向江城方向。高山之巅的易武镇位于白云之上,头顶阳光明媚,眼前青山滴翠。摩托车一路飞驰下行,车过高山寨,仿佛转瞬之间就驶入了云雾之间。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头顶上笼罩的尽是云雾弥漫,不见了半尺晴天。冷风森森深入骨髓,果然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转眼间就从夏季进入了秋天。
穿越橡胶树林,就进入了易武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界,保护区在路边上竖立的碑和埋在地下的地桩,都在无言的宣誓和捍卫自己的领地。一界两旁,景象大不相同。一边是葳蕤茂盛的原始森林,另一边则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林地。
摩托车驶入热带雨林中的小路上,再次感受到了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进入阴凉的雨林间的剧烈变化,又一次有了穿越季节的深刻感受。作为北回归线附近全世界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理应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由此,保护区内留存下来的古茶园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后的纽带,天赋茶以自然之味,那是茶人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
坐上摩托车继续在山巅上森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右手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左边经历了雨季滋养的野草斜生出来,一个躲避不及,抽打在脸上,生疼。二十分钟过后,总算是扺达了摩托车所能够到达的路的尽头。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被唤作大平掌。举目四望,平坦的地方并不大,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为了防晒起见,车上盖着树枝野草。
就在我四下打量的时候,陈晓雷笑着说:“从这里开始就算作是薄荷塘了,但真正的古茶园却在山谷里,只有走下去了。”已经行至此地,断不可能中途返回,于是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路下行。山半腰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薄荷塘古茶园,欢迎您的到来。茶园内无茶主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茶园。当手脚并用的一行人下到谷底,穿越一片野生的芭蕉林,一座简易的棚屋出现在众人面前,沐浴在阳光下。陈晓雷叫了一声:“到了,到了,这就是薄荷塘古茶园了。”听到这句话,之前所有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钟,趁着正午大好的阳光,一行人先行进入薄荷塘古茶园四下探看。这片茶园面积并不十分大,但总有一些古茶树与众不同。主人十分有心,将那些树干围径粗壮的古茶树,抑或是树干高耸的高杆茶树,全部都一一编号,命名为一类古茶树,总数共计有50多棵,每年春茶的产量不足100公斤,却历来十分抢手,是所有热爱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其余的茶树全都算作是薄荷塘的二类茶树,价值不匪,能够喝到也非常不容易。
检看测量薄荷塘茶园中的一类茶树,大多数茶树的围径都在五六十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编号为1号古茶树,树干基部的围径接近1.4米,离地数十厘米处分出三枝,分枝的围径也将近70厘米。目测树高在12米左右,称得上是薄荷塘茶树王。抽样测量1号茶树的定型叶,仍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大叶种。
逡巡在薄荷塘古茶园中,心也为之沉醉。无意间回首,董董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间隙,在她的脸庞上映衬出柔和的色彩。薄荷塘古茶树的花开得异常灿烂,朵大洁白,就连花蕾也十分饱满。说话的功夫,天色忽然黯淡了下来,原来是这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加之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并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四下寻觅,终于在一棵茶树上找到了一个柔嫩的芽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先是苦感十足,而后苦感化开,一种清凉的甜感弥漫在整个口腔里,回甘隽永持久,山野气韵强烈,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令人心动不已。
在薄荷塘茶园里逡巡徘徊良久,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方才想起已经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回到茶园入口处的棚屋里,旁边专门搭建了一座亭子,想来是专门供人休憩的地方。同行的卢?采下一片芭蕉叶,用山上引下的溪水清洗干净,铺在桌上,就成了最天然绿色环保的桌布。双肩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馒头、咸菜,早已经饿坏了的众人大快朵颐,真正的野餐美味。喝茶闲聊时,卢?提到:早些年,这个地方并不叫薄荷塘,而是唤作草果地,那是主人家赖此为生的活计。直到后来,这里的茶声名鹊起之后,薄荷塘的名字才广为流传。而主人家依然如故,仍然称这片茶园作草果地。
最为普洱茶友钟爱的这片薄荷塘古茶园,也有人称为下薄荷塘,盖因其处在谷底的缘故。属于同一村寨的四户人家所有,这四户人家共同管理,共同销售,短短几年的光景,搭上了国有林普洱茶大热的市况,都过上了好生活。
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要赶回易武镇上的我们一行人,不敢再作耽搁,起身往回走。正是应了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近乎垂直陡峭的山坡,弯弯曲曲的小径,气喘如牛的寻茶人手脚并用往上爬。回到山顶大平掌,看到摩托车的时候,感觉全身无力,坐在一旁休息。山风凛冽,冷风习习,顿时再次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摩托车一路狂奔下山,出热带雨林,穿橡胶林,再次回到了大路上。当摩托车终于可以在大路上平稳行驶的时候,心里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寻茶的过程,有过阳光明媚的喜悦,有过阴雨连绵的忧伤。就像是寻茶薄荷塘,有过长久等待后的夙愿得偿,有过好茶难觅的失落与惆怅。收获也好,错失也罢,在这脚步匆匆的寻茶之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才是爱茶人的终极梦想。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