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20立方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集污水处理工艺和自动控制于一体,污水处理箱采用玻璃钢材质,整体埋于地下,地上部分可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装置投资和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性能可靠,产水满足污水排放和回用标准。
有益效果如下:
污水处理装置为一体式设计,便于携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环保节能,有效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污水的过滤净化效果好,适于野外净化水时使用,特别适用于抗震救灾、野外拉练等场合,用水人员能及时获得干净的饮用水,移动灵活方便,净水效果好。
日处理20立方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出现了超出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的现象,据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脱氮除磷工艺,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
1.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为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即以no3-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受体;而短程硝化反硝化利用no2-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受体。
短程硝化反硝化相对全程硝化反硝化节省了25%的曝气量、节省了40%的有机碳源并缩短了反应时间,因此实现与维持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关键在于硝化反应过程中氨氧化菌相对于亚硝酸盐氧化菌优势增殖,即氨氧化菌积累。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ph、溶解氧(do)浓度、游离氨(fa)浓度、污泥龄(srt)、有机物浓度等。
具有代表性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为sharon工艺,该工艺利用高温(30-36℃)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增殖、实现氨氧化菌积累,从而控制硝化反应维持在no2-阶段,随后进行反硝化。
2.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是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系统不需要明显的缺氧时间或缺氧区域而能将总氮去除的工艺。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包埋有硝化细菌的微生物载体投入好氧池,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有明显提高。硝化细菌载体投加方便、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运行管理方便、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设备进水阶段
进水阶段指从向反应器开始进水至到达反应器大容积时的一段时间。
进水阶段所用时间需根据实际排水情况和设备条件确定。在进水阶段,曝气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污水水质、水量的作用,因而,阳r对水质、水量的波动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此期间可分为三种情况: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反应)及静置。在曝气的情况下有机物在进水过程中已经开始被大量氧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则抑制好氧反应。
对应这三种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运行时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废水的特性和要达到的处理目标,采用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方式进水。
通过控制进水阶段的环境,就实现了在反应器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多种处理功能。而连续流中由于各构筑物和水泵的大小规格已定,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是困难的。
设备反应阶段
sbr员主要的阶段,污染物在此阶段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以去除。
根据污水处理的要求的不同,如仅去陈有机碳或同时脱氯陈磷等,可调整相应的技术参数,并可根据原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具体情况确定反应阶段的时间及是否采用连续曝气的方式。
沉淀阶段
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离,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他的功能。
停止曝气和搅拌,使混合液处于静止状态,完成泥水分离,静态沉淀的效果良好。经过沉淀后分离出的上清液即可排放,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污泥絮体和上清液分离。由于在沉淀时反应器内是*静止的,在sbr系统中这个过程比在中效率更高。
沉淀过程一般是由时间控制的,沉淀时间在0.5——1h之间,甚至可能达到2h,以便于下一个排水工序。污泥层要求保持在排水设备的下面,并且在排放完成之前不上升超过排水设备。
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已经可自动监测污泥泥液面,因此可根据污泥沉阵性能而改变沉淀时间。可以预先在自动控制系统上设定一个值,一旦污泥界面计所监测到的污泥界面高皮达到该数值便可结束沉淀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