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测定是分析某地块养分情况,同时根据养分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施肥,有效地提升化肥的利用情况,同时降低了土壤以及水体等的污染,土壤养分的测定可以借助进行快速的测定分析,而在测定的过程中对于土壤样品的采集直接影响待zui终的测定精度。样品的采集,是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基础,样点的设置既关系到调查的精度,也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样点的设置既要满足调查技术规程所确定的精度要求,又须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符合。从保证调查精度和调查条件的许可出发,耕地肥力调查布点上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是指调查内容的全面性。耕地质量评价是对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既包括土壤自身的环境,也包括环境条件及农业生产的管理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因此,科学地评价耕地质量,就需要对影响耕地质量诸因子进行全面的调查。二是指取样布点地域的全面性。浙江省地貌类型复杂,调查根据耕地分布的特点,在采样时既考虑地貌类型,又考虑耕地的分布情况。各地的采样密度基本上与耕地面积一致。三是指取样布点对土壤类型的全面性。充分运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就需要在取样点的设置时对区域内所有土种都进行布点,达到充分应用土壤普查成果的目的。
(2)均衡性原则:是指样点设置的均衡性。一是指采样布点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即在确定样点布设数量的基础上,调查区域范围内样点的分设要均衡,避免某一范围过密,某一范围过疏。二是根据地型地貌类型面积的比例和土壤类型面积的大小进行布点,既要考虑各种类型面积的比例,又要兼顾土种区域分布的复杂性。
(3)突出重点的原则:一是指突出重点项目。采样布点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农业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在普查的同时进行重点调查,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立地环境问题和各种园地的安全性问题等。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除无公害农产品和蔬菜、园地生产基地外,重点考虑了粮食合作社和标准农田。三是突出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影响耕地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因素,如重金属元素等作重点调查。
(4)客观性原则:是指调查内容要客观反映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既突出耕地质量本身的基础性,又要体现为当前生产直接服务的可操作性,既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农业生产发展。调查结果要客观真实的反映耕地质量状况,整个调查工作要科学管理,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