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Ethernet 与现场总线器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仪器仪表行业市场需求对象及覆盖范围
发布时间:2006.10.01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1037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由于其地位特殊、作用大,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倍增和拉动作用,有着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的需求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1、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仪器仪表及其测量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应用,给仪器仪表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有如下论述: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上也将信息技术生产行业定性为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三个行业。
2、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的测量和控制,是现代化大型重点成套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纽带。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重已达到18%左右;现代化的宝钢技术装备投资中,有1/3的经费用于购置仪器和自控系统。
3、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迅速提高了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仪器仪表在实施科教兴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正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项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是不能离开科学仪器的,现代科学的进步也越来越依靠仪器的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纳米材料等)、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同样是建立在精密仪器科技的发展基础上。
4、仪器仪表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技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航天工业的固定资产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精纬测量和红外成像、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
5、仪器仪表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抵御自然灾害、依法治国并实施有关法律(质量、商检、计量、环保等)的过程中作为重要实施手段和保障工业被普遍采用。
(二)行业分类
按照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仪器仪表大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试验机、供应用仪表及其他通用仪器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汽车及其他用计数仪表、导航、气象及海洋仪器、农林牧渔仪器仪表、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教学仪器、核子及核辐射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其他仪器、钟表与计时仪器、光学仪器、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衡器、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等20个小行业。按产品的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分,通常把仪器仪表大行业概括为生产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器仪表、仪表材料和元器件四大类。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分布以机械系统开发生产通用仪器仪表为主,信息产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局和冶金、石化、轻工、煤炭、电力公司、测绘以及兵器、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等系统研制、生产各类仪器仪表;其中中科院(科学测试仪器)、信息产业部(通讯及电子测量仪器)、兵器、船舶及航空航天系统(配套产品)、轻工系统(衡器)、国家医药局(医疗仪器及设备)力量较强。
(说明:1、上仪器仪表是一个独立行业和产品领域,不属机械,也不属电子,内容还包括钟表行业。2、按行业行政归口,我国长期将电影机械、照相机、复印机等文化办公设备行业也归入仪器仪表行业,但本概况没有包括这几类小行业。)
(三)行业基本情况
1、2004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情况
企业数为2494个;职工人数550791人,同比增长4%;总资产1378亿元,同比增长12.5%;销售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23.3%;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8.8%。
2、主要产品产量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47383854台,同比增长5.32%;电工仪器仪表:41840285,同比下降15.94%;光学仪器:7729536台,同比下降10.85%;成分分析仪器:64414台,同比增长0.14%;试验机:19294台,同比下降5.49%;汽车仪器仪表:21430171,同比增长14.14%;环境监测仪器仪表:1043台,同比下降43.38%
3、进出口情况
全年进总额为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出口总额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4、企业经济类型结构
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10个,占总数的12.44%;民营企业1418个,占55.86%;三资企业666个,占26.7%。
按企业规模分:大型12个,中型256个,小型2226个。
(四)行业发展情况
1、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2004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在2003年实行投资多元化改革的基础上,按照重庆市的产业规划,在重庆北部新区投资 亿,打造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并于11月8日隆重奠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企改制、转制及相关改革措施力度加大。2004年又有一些国有重点企业已经转为民营。如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合肥精大科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已改制、民营化。国企工业总产值完成161.1亿元,同比增长11.5%;销售收入162.9 亿元,同比增长13.4%;总资产同比增幅2.9%。国企生产总值占全行业13%,销售收入占全行业13.7%。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增幅均为两位数,是近十年来。但由于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报亏5.3亿元,致使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亏损4.1亿元。
2、探索向海外发展的新路
走出,探索发展新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生产能力富余的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探索发展新路。
2004年5月28日,华立集团公司与阿根廷iate集团公司合资的华立(阿根廷)电能表有限公司开业。至此,华立在海外的第二座电能表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年产销30万台华立牌电能表,产品主要销往阿根廷及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在阿根廷设立电能表生产基地,是华立实施化战略,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以较低成本进入较大市场,与当地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这一形式,从而进一步扩大华立电能表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
2004年8月,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京仪北方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与孟加拉国epil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签署了在孟加拉国合资建设电度表工厂的合作协议和公司章程。该项目从2003年年底开始接触,各方均以现金出资。工厂所需设备由京仪北方公司提供,预计2005年1月可进行小批生产。
2004年初,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铸件出口,向“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欧盟承压设备规范〉的ped认证和ad 2000- w0认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于2004年6、7月分别取得了认证证书,从此打开了欧盟铸件产品市场的大门,为公司增创效益铺平了道路。
3、仪器仪表企业纷纷独资,建立研发生产基地
2004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行业比例突破百分之五十;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占全行业的59.2%;总资产同比增幅23.9%,比2003年高出1.5个百分点。 国外的仪器仪表跨国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都继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者扩大生产。
日本山武公司为了迎接2006年创业百周年,正在实施整个集团的大规模资源优化战略,因此,该集团将中国总部从北京迁到上海,并在上海成立了山武(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该集团频频同国内仪器仪表制造商接触探讨合作,谋求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2004年10月28日,e+h集团在苏州的生产基地——恩德斯豪斯流量仪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该工厂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占地2500平方米,截止目前总投资已经超过400万欧元,苏州公司将发展成为集团在中国的制造中心。除流量仪表外,集团还计划在明年引入液位和压力仪表、工业分析系统生产线。明年e+h在中国新的营销中心也将在上海落成。该集团正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发展。
abb公司仪表产品部于2004年夏在中国上海新建压力变送器生产线,以加强压力变送器业务的世界地位并更好服务中国客户。新生产线的建立将以更加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世界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对客户的高度关怀。 整条生产线由abb中国仪表产品部从意大利引进,生产包括264ds, 264ps, 264hs and 264gs型号的2600t系列压力变送器。单班生产能力为每月900台。压力变送器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等进口自德国和意大利。
霍尼韦尔公司加大对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元化技术和制造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跨国公司霍尼韦尔正式启用其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新亚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此举意味着该公司亚太地区研发重心移至上海,成为重要的五大研发中心之一。霍尼韦尔四大业务中的三大战略性业务部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特殊材料集团以及交通和动力产品集团的亚太区总部也都将搬至上海。新址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材料研发实验室,一个软件开发实验室,一个引擎和涡轮增压机主要测试中心,以及为霍尼韦尔亚太地区业务运作提供各种支持的业务服务中心。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落户青岛。2004年9月9日,世界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在青岛成立分公司。该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地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450多个分支机构,在中国设有13个销售机构。
德国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投产。2004年,由*五的传感器“*”德国巴鲁夫(balluff)投资的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德国巴鲁夫在中国设立的*家生产基地,也是其在亚洲设立的第二大生产基地。巴鲁夫传感器(成都)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00万欧元,其前两年生产产品将全部用于出口。巴鲁夫还计划将逐步把现运营成本较高的日本基地的业务转移到成都,并zui终将其建成亚洲zui大的传感器生产中心。
(五)行业综合水平有所提高,部分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总体上达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水平,40%的产品实现了数字化,达到八十年代末期水平;约15%的产品实现了智能化,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品种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的成套能力:可以承接30--60万千瓦火电站、核电站、30万吨合成氨、120 吨转炉、日产30万立方米城市煤气站工程、成套大型炉窑等大型工程成套控制项目。
科学测试仪器:中产品市场满足率约为35%,中低档约65%;过程测量控制仪表及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品种满足率50%,中小型工程70%。
本国企业已经拥有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代表性高科技产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和订货承接量都已超过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企业。国产系统在30万瓩及以下火电机组和相当水平控制规模的其他应用领域已具备竞争实力,并*次进入60万瓩火电机组项目。比较典型的业绩有: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的xdps-400分散型控制系统在与众多国内外品牌dcs的激烈竞争中,一举中标贵州盘南(响水)电厂一期工程4ⅹ600mw机组中2台600mw机组。这是国产dcs进入600mw大型火电机组,打破了国内600mw机组dcs市场被进口dcs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标志着国产dsc已达到先进水平。
2004年4-5月,和利时公司连续中标山东沾化京博生态纸业有限公司300t/d漂白麦草、苇浆全国zui大生产线:连续蒸煮、洗选漂、蒸发、燃烧、苛化全线dcs控制系统,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条2640/5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和青岛海王纸业有限公司 3600/450文化纸机全线dcs控制系统,国外dcs在造纸行业控制系统方面多年形成的行业垄断被一举打破。
浙江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的dcs系统项目在国内石化行业贡献突出。亚洲zui大的连续重整装置、测控点数超过三千点的大型聚合装置等一系列成功应用表明,浙大中控已经奠定了在国内石化行业的优势地位。
(六)行业特点和趋势:
1、特点
·应用领域广泛,品种繁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有13大类,145个小类,800多个系列,16000个品种,约占机械行业的1/4。
·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是多学科的综合体。
·“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
·产品性能特点:高精度、高灵敏、高可靠、高环境适应性;生产特点多数属于多品种、小批量。
·对新技术敏感,更新换代快。
2、仪器仪表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
·兼并、重组加剧,大型仪表企业进入更强大综合性工业集团趋势明显。
·跨国公司加速推进对华战略, 进入以建独资生产企业和控股投资公司、兼并中方优势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
3、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和趋势
·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属“上游”,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市场出现高中档产品以三资和进口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为主的趋势,而且由于市场规模、人力成本、行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将成为生产和出口大国。
·三资企业高速发展,民企发展迅猛,国企处境艰难,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差距拉大,具体指标如下所列:
行业总体上呈向上发展态势,除三资企业外,中资企业的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ethernet 与现场总线器
来源:安徽天康集团 【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日期:2009-6-7 9:11:10 打印
金 建 祥 (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 )
1 引 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进一步形成,竞争也加剧,产品技术含量更高、换代时间更短。处于市场之中的工业生产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追求竞争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采用系统集成、信息集成的观点组织生产,把市场、生产计划、制造过程、企业管理、售后服务看作要统一考虑的生产过程,并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技术来实现整个过程的综合自动化,以改善生产加工、管理决策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将企业内现场控制、过程监控、经营管理、市场管理等各层次智能设备互联成综合自动化网络,实现各层次的住处汇通和数据共享,即实现工业企业的“管控一体化”。
为此,企业首先必须对各种企业资源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使各方面资源充分调配、平衡和控制,zui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其次,必须形成市场、经营、生产和研发之间紧密的协作链。
工业控制网络作为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管
理层、监控层和现场设备层。如图一所示。其中,zui上层的企业管理层网络,主要用于企业
的计划、销售、库存、财务、人事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的传输。管理层上各终端
设备之间一般以发送电子邮件、下载网页、数据库查询、打印文档、读取文件服务器上的计
算机程序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数据报文通常都比较长,吞吐量较大,而且数据通信的发
起是随机的、无规则的,因为要求网络必须具有较大的带宽。管理层网络主要由快速ether
net(100m、1g、10g等)组成。中间的制造执行层网络主要用于监控、优化、调度等方面信息
的传输,其特点是信息传输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实时性,数据吞吐量较大,因此要求网络具
有较大的带宽,以前由网络如令牌网组成,召集这一层网络则 主要由传输速率较高的
网段(如10m、100methernet等)组成。
而zui底层的现场设备层网络,与变送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相连,采集现场数据,并将控制数据送入设备。它与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标的邮电通信技术以及其它信息网络技术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由于工业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的zui终目的是通过传递测量和控制数据及相关信息,产生或引发物质或能量的运动和转换,因此这种网络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特殊性:
① 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系统响应的实时性:通常,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在0.01~0.5s,过程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0.5~2s。而信息网络的响应时间则是2~6s。显然,工业通信网络的实时性要求高得多。
② 高可靠性:工业通信网络强调在工业环境下数据传送的完整性,对于工作在环境恶劣的工业生产现场的通信网络,必须解决环境适应性问题它包括电磁 环境适应性或电磁兼容性emc、气候环境适应性(要耐温、防水、防尘)、机械环境适应性(要耐冲击、耐振动)。在易爆或可燃的场合,它应具有本质安全的性能。
③ 工业通信网络需要解决不同厂商的产品和系统在网络上相互兼容 的问题,强调 互可操作性,因此它在现代通信系统所基于的iso/osi“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上,加了用户层,通过标准功能块和装置描述(dd)功能来解决这种完整的开放性通信。
④ 总线供电。工业现场控制网络不仅能传输通信信息,而且要能够为现场设备传输工作电源。这主要是从线缆铺设和维护方便考虑,同时总线供电还能减少线缆,降低布线成本。
⑤ 广播、多播与单播通信方式:工业通信网络把公散的单一用户(变送器、执行器、控制器或控制系统等)接入某个系统,其通信方式常使用广播方式、多组方式或基于客户/服务器的单播方式。在it网络中一个自主系统与另一个自主系统只在需要通信时建立一对一的方式。
⑥ 现场控制层设备间传输的信息长度都比较小。这些信息包括生产装置运行参数的测量值、控制量、开关与阀门的工作位置、报警状态、设备的资源与维护信息、系统组态、参数修改、零点与量程调校信息等。其长度一般都比较小,通常仅为几位(bit)或几个、十几、几十个字节(byte),对网络传输的吞吐量要求不高。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和特殊性,目前现场设备层网络主要由低速现场总线网络(如ff、profibus、 devicenet等)组成。
2、现场总线的产生与发展回顾
所谓现场总线,按照电工委员会iec/sc65c的定义,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之间、以及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以现场总线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称作现场控制系统(fcs)。
现场总线的生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场总线的生产首先反映了仪器仪表本身发展的需要。仪器仪表的发展经历了全模拟式仪表、智能仪表、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仪表、现场总线仪表等几个阶段。其中,全模拟式仪表是将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放大后,经过v/i电路转换,输出4~20ma或0~5v的模拟信号,(如图2(a)所示)。其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在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过程变量经调理放大、a/d采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过微处理器的运算、补偿等处理后,再通过d/a、v/i等电路,仍然以4~20ma或0~5v的模拟信号输出(如图2(b)所示),这种智能仪表相对于全模拟仪表来讲,测量精度得到大大提高,但信号传输过程仍然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传输精度和可靠性都不高。于是,人们在仪器仪表中增加了通信接口(如rs232/485等),以数字通信的方式代替模拟信号传输(如图2(c)所示)。但由于这些通信标准只规定了物理层上的电气特性,而对于数据链路层及其以上各高层协议规范,则没有统一定义,致使不同生产厂家的仪器仪表由于通信协议的专有与不兼容而无法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互访。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这些网络的通信标准进行统一,组成开放互连系统,于是就产生了现场总线。其次,现场总线的产生也反映了企业管控一体化信息集成的要求。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现场总线相继产生,其中主要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控制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局部操作网络lon works(local operating network)、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process fieldbus)和hart协议(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以及devicenet、controlnet、p-net,等等。
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场总线,用户如何选择?为解决这个问题,电工委员会iec在1984年就开始筹备制定单一现场总线标准。然而,由于行业与地域发展等历史原因,加上各公司和企业集团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围绕着现场总线技术的标准进行了一场大战,zui后经过多方妥协,于1999年年底通过了包含ff、profibus等八种总线在内的iec61158,没有实现制定单一标准的目标。这个结局表明,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种现场部线将并存,控制网络的系统集成与信息集成会面临复杂的局面。无论是zui终用户还是制造商,普遍都在关注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新动向,都有在寻求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
3、为什么以前不用ethernet作现场总线?
ethernet(ethernet)zui初是在1973年由dr robert metcacfe领导的小组在xerox palo aleto research park研制出来的,应用于微型计算机系统商业网络终端。后几经修改,1983年出版了的ieee802.3标准,它和1985年发布的iso8802.3标准是相同的。
ethernet采用星型或总线型结构,传输速率为10m、100m、1000m甚至更高,传输介质为屏蔽(非屏蔽)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
ethernet区别于其他网络(如令牌网、令牌环网、主从式网络等)的重要特点是,它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冲突检测载波监听多点访问)是一种非确定性或随机性通信方式。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某节点要发送报文时,首先监听网络,如网络忙,则等到其空闲为止,否则将立即发送,并同时继续监听网络;如果两个或更多的节点监听到网络空闲并同时发送报文时,将发生碰撞,同时节点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长度的进间后重新发送。16次碰撞后,控制器将停止发送并向节点微处理器回报失败信息。
在网络负荷较高时,ethernet上存在的这种碰撞成了主在的问题,因为它极大地影响了ethernet的数据吞吐量和传输延时,并导致ethernet实际性能的下降。由于在一系列碰撞后,报文可能会丢失,因此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将无法得到保障。ethernet的这种csma/cd介质访问机制导致了网络传输延时和通信响应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工业现场控制网络,ethernet的这种通信“不确定性”会导致通信延迟的“不确定性”,并导致系统控制性能下降,控制效果不稳定,甚至会引起系统振荡;在有紧急事件信息需要发送时,还会因报警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响应,而导致灾难事件的发生,并成了它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的主要障碍。
ethernet没有用于现场总线的另外一个重在原因是,作为工业现场智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微处理器,在20世纪80年代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功能简单,数字处理力不强,不能处理ethernet上“捆绑”使用的tcp/ip协议。
4、ethernet正逐渐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尽管ethernet是一种随机性网络,但由于其技术比较简单、*公开,能很快被大家接受,通过不断改进、提升,*(特别是办公自动化oa领域的*)越来越大,而成本却越来越低,进而变成主流,即使ibm力推token ring(令牌环网)架构也已难挡此潮流。据vdc调查报告,如今已有约93%以上的网络节点具有ethernet接口。
那么,ethernet能不能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呢?
我们知道,令牌总线控制方式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得较多,其特点是,网络上各工作站对总线的控制权是由令牌来控制的。收到令牌的节点在一段规定时间内拥有网络传输介质的控制访问权,并向网络上发送一帧或多帧信息,当该站传输已经完成或它占用网络的规定时间到时,它就将令牌传递到下一逻辑站。因此,传输过程就是由交替进行的数据传输阶段和令牌传送阶段组成。由于令牌传递时间、拥有令牌的节点占用网络控制权的时间是预先规定好的,在网络节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每个网络节点的信息发送的时间是可以预先估计出来的,因此,令牌网又称为“确定性”网络。显然,这种确定性的比较适合通信确定性和响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其中arcnet网络就是比较的令牌总线之一,传输速率为2.5mbps,数据帧长度zui大为508字节,可使用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
可以发现,在负荷较轻时,ethernet网络的响应速度明显大于arcnet网络,但随着
负荷的增加ethernet网络的响应速度就急剧下降,而arcnet网络却下降得非常缓慢。这
是因为,当负荷轻时,ethernet网络的节点发送数据时发生碰撞的概率很低,几乎可以
随时发送,而arcnet网络则必需要有令牌才能发送,当然没有ethernet网快。但当负荷
很重时,ethernet网的碰撞概率急剧增加,这就象一群人乱哄哄的挤一个门,这群人要
*进入门中,得花费很长时间。而arcnet则象一群人排队进一个门,其进入速度肯定
比前者快。
同时,也可看出,当网络负荷低于25%时,ethernet网的响应速度要比arcnet网要
快。这典型的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中,通信峰值负荷为10m ethernet的5%,100m ethernet
网络中的负荷为0.5%。如果通过仔细设计,对系统中的网络节点数量和通信流量进行控制,
使网络负荷低于10%,*可以采用ethernet网来取代arcnet网等令牌网。
事实上,由于以太网接口芯片已非常普遍,价格低廉,已从oa领域逐渐扩展到fa(工
厂自动化)领域,目前几乎所有远程i/o和控制器的均能提供一个支持tcp/ip的ethernet
接口。与此同时,ethernet也成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并被作为各种现场总线的高速组成部分,如hse(high speed ethernet),profibus (profibus international,pi)的 profinet、 controlnet (controlnet international,ci)和开放设备网制造商协会(open devicenet vendor association,odva)的ethernet/ip,modbus用户集团的modbus/tcp等等,但这些协议还主要应 用于控制系统的中、上层设备间的通信。另外,据美国调查机构arc(automation research company)报告指出,今后ethernet不仅继续垄断商业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工业控制系统的上层网络通信市场,也必将领导未来现场总线的发展,ethernet和tcp/ip将成为器件总线和现场总线的基础协议。美国vdc(venture development crop.)调查报告也指出,ethernet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增长也越来越快,将从2000年11%增加到2005年的23%。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