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日处理100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日处理100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小宇环保的设备采用*的工艺,的材料,一直以的设备*的服务理念来服务大家,得到了众多新老客户的喜爱与支持。我们本着安全可靠的性能原则,一直不忘初心,不忘信念。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您称心。
水质指标
1、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
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在水祥中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的该氧化剂的量。计算时折合为氧的质量浓度。
2、bod-生物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
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3、tn-总氮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的总和。
4、tp-总磷
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的磷含量之和。
5、ss-总悬浮物
水中总的悬浮物含量。
氧化沟法
氧化沟工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维护管理,很快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passveer单沟型、orbal同心圆型、carrousel循环折流型、d型双沟式和t型三沟式等。传统passveer单沟型和carrousel型氧化沟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但是在carrousel氧化沟前增设厌氧池,在沟体内通过曝气装置的合理设置形成缺氧区和好氧区,形成改良型氧化沟,便具备生物脱氮除磷功能。但carrousel氧化沟缺氧区要求的充足碳源和缺氧区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因此,脱氮除磷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提高脱氮效果,在沟内增加了一个预反硝化区,就成了carrouse2000型氧化沟工艺。氧化沟池型具有*之处,兼有*混合和推流的特性,且不需要混合液回流系统,但氧化沟采用机械表面曝气,水深不易过大,充氧动力效率低,能耗较高,占地面积较大。
生物膜系统
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物化除氮
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折点氯化法
不连续点氯化法是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一种,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氮气而将水中氨去除的化学处理法。该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同时使一部分有机物无机化,但经氯化处理后的出水中留有余氯,还应进一步脱氯处理。
cast工艺(循环活性污泥法)
cast(cyclicactivatedsludgetechnology)工艺实质上是可变容积活性污泥法过程和生物选择器原理的有机结合,整个工艺为一间歇式反应器,主反应器前端有一个生物选择器,在主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法过程按曝气和非曝气阶段不断重复。将生物反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结合在一个池子中进行.cast方法是一种“充水和排水”活性污泥法系统,废水按一定的周期和阶段得到处理,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工艺的一种变型。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沸石是一种天然离子交换物质,其价格远低于阳离子交换树脂,且对nh4+-n具有选择性的吸附能
力,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纯丝光沸石和斜发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平均为每100g相当于213和223mg物质的量(m.e)。但实际天然沸石中含有不纯物质,所以纯度较高的沸石交换容量每100g不大于200m.e,一般为100~150m.e。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具有特殊的离子交换特性,对离子的选择交换顺序是:cs(ⅰ)>rb(ⅰ)>k(ⅰ)>nh4+>sr(ⅰ)>na(ⅰ)>ca(ⅱ)>fe(ⅲ)>al(ⅲ)>mg(ⅱ)>li(ⅰ)。工程设计应用中,废水ph值应调整到6~9,重金属大体上没有什么
dephanox工艺
dephanox脱氮除磷工艺(图3)kuba等人提出的,它具有硝化和反硝化除磷两套污泥系统(一套是完成硝化的生物膜 系统,另一套是悬浮生长的反硝化脱氮除磷污泥系统),将不同的微生物种群控制在各自佳的泥龄条件下。此工艺满足了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细菌(dpb)所需环境,解决了除磷系统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具有低能耗、低污泥产量且cod消耗量低的特点。初沉池直接为缺氧段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富含phb的污泥),为好氧段富含氨氮的上清液。中沉池可尽量保证硝化菌泥龄长、溶解氧浓度高的特点,而且使供氧仅用于硝化和厌氧后剩余有机物的氧化,从而节省了曝气能耗。
sorm等通过将厌氧段和初沉池合建,改进了dephanox工艺设置,证明优化后的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污泥膨胀并且证实了同时反硝化脱氮除磷现象。
液膜法
自从1986年黎念之发现乳状液膜以来,液膜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许多人认为液膜分离法有可能成为继萃取法之后的第二代分离纯化技术,尤其适用于低浓度金属离子提纯及废水处理等过程。乳状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氨态氮nh3-n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nh4+不溶于油相而稳定在膜内相中,在膜内外两侧氨浓度差的推动下,氨分子不断通过膜表面吸附、渗透扩散迁移至膜相内侧解吸,从而达到分离去除氨氮的目的。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