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整理了javascript操作dom的一些常用的api,根据其作用整理成为创建,修改,查询等多种类型的api,主要用于复习基础知识,加深对原生js的认识。
基本概念在讲解操作dom的api之前,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掌握api的关键,必须理解它们。
node类型dom1级定义了一个node接口,该接口由dom中所有节点类型实现。这个node接口在js中是作为node类型实现的。在ie9以下版本无法访问到这个类型,js中所有节点都继承自node类型,都共享着相同的基本属性和方法。
node有一个属性nodetype表示node的类型,它是一个整数,其数值分别表示相应的node类型,具体如下:
node.element_node:1
node.attribute_node:2
node.text_node:3
node.cdata_section_node:4
node.entity_reference_node:5
node.entity_node:6
node.processing_instruction_node:7
node.comment_node:8
node.document_node:9
node.document_type_node:10
node.document_fragment_node:11
node.notation_node:12
假设我们要判断一个node是不是元素,我们可以这样判断
if(somenode.nodetype == 1){
console.log("node is a element");
}
这些node类型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element,text,attribute,comment,document,document_fragment这几种类型。
我们简单来介绍一下这几种类型:
element类型element提供了对元素标签名,子节点和特性的访问,我们常用html元素比如p,span,a等标签就是element中的一种。element有下面几条特性:
(1)nodetype为1
(2)nodename为元素标签名,tagname也是返回标签名
(3)nodevalue为null
(4)parentnode可能是document或element
(5)子节点可能是element,text,comment,processing_instruction,cdatasection或entityreference
text类型text表示文本节点,它包含的是纯文本内容,不能包含html代码,但可以包含转义后的html代码。text有下面的特性:
(1)nodetype为3
(2)nodename为#text
(3)nodevalue为文本内容
(4)parentnode是一个element
(5)没有子节点
attr类型attr类型表示元素的特性,相当于元素的attributes属性中的节点,它有下面的特性:
(1)nodetype值为2
(2)nodename是特性的名称
(3)nodevalue是特性的值
(4)parentnode为null
comment类型comment表示html文档中的注释,它有下面的几种特征:
(1)nodetype为8
(2)nodename为#comment
(3)nodevalue为注释的内容
(4)parentnode可能是document或element
(5)没有子节点
documentdocument表示文档,在浏览器中,document对象是htmldocument的一个实例,表示整个页面,它同时也是window对象的一个属性。document有下面的特性:
(1)nodetype为9
(2)nodename为#document
(3)nodevalue为null
(4)parentnode为null
(5)子节点可能是一个documenttype或element
documentfragment类型documentfragment是所有节点中唯一一个没有对应标记的类型,它表示一种轻量级的文档,可能当作一个临时的仓库用来保存可能会添加到文档中的节点。documentfragment有下面的特性:
(1)nodetype为11
(2)nodename为#document-fragment
(3)nodevalue为null
(4)parentnode为null
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node类型,要记住,html中的节点并不只是包括元素节点,它还包括文本节点,注释节点等等。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几种常见的节点,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同学可以查找一下相关资料。
节点创建型api在这里,我将常用的dom操作api进行分类,首先要介绍的是创建型的api。这一类型的api,简而言之就是用来创建节点的。
createelementcreateelement通过传入指定的一个标签名来创建一个元素,如果传入的标签名是一个未知的,则会创建一个自定义的标签,注意:ie8以下浏览器不支持自定义标签。
使用如下: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使用createelement要注意:通过createelement创建的元素并不属于html文档,它只是创建出来,并未添加到html文档中,要调用appendchild或insertbefore等方法将其添加到html文档树中。
createtextnodecreatetextnode用来创建一个文本节点,用法如下:
var textnode = document.createtextnode("一个textnode");
createtextnode接收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就是文本节点中的文本,和createelement一样,创建后的文本节点也只是独立的一个节点,同样需要appendchild将其添加到html文档树中
clonenodeclonenode是用来返回调用方法的节点的一个副本,它接收一个bool参数,用来表示是否复制子元素,使用如下:
var par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element");
var parent2 = parent.clonenode(true);// 传入true
parent2.id = "parent2";
这段代码通过clonenode复制了一份parent元素,其中clonenode的参数为true,表示parent的子节点也被复制,如果传入false,则表示只复制了parent节点。
我们看看这个例子
<p id="parent">
我是父元素的文本
<br/>
<span>
我是子元素
</span>
</p>
<button id="btncopy">复制</button>
var par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copy").onclick = function(){
var parent2 = parent.clonenode(true);
parent2.id = "parent2";
document.body.appendchild(parent2);
}
这段代码很简单,主要是绑定button事件,事件内容是复制了一个parent,修改其id,然后添加到文档中。
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和createelement一样,clonenode创建的节点只是游离有html文档外的节点,要调用appendchild方法才能添加到文档树中
(2)如果复制的元素有id,则其副本同样会包含该id,由于id具有唯一性,所以在复制节点后必须要修改其id
(3)调用接收的bool参数最好传入,如果不传入该参数,不同浏览器对其默认值的处理可能不同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
如果被复制的节点绑定了事件,则副本也会跟着绑定该事件吗?这里要分情况讨论:
(1)如果是通过addeventlistener或者比如onclick进行绑定事件,则副本节点不会绑定该事件
(2)如果是内联方式绑定比如
<p onclick="showparent()"></p>
这样的话,副本节点同样会触发事件。
createdocumentfrag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方法用来创建一个documentfragment。在前面我们说到documentfragment表示一种轻量级的文档,它的作用主要是存储临时的节点用来准备添加到文档中。
createdocumentfragment方法主要是用于添加大量节点到文档中时会使用到。假设要循环一组数据,然后创建多个节点添加到文档中,比如示例
<ul id="list"></ul>
<input type="button" value="添加多项" id="btnad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onclick = function(){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for(var i = 0;i < 100; i++){
var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textcontent = i;
list.appendchild(li);
}
}
这段代码将按钮绑定了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创建了100个li节点,然后依次将其添加html文档中。这样做有一个缺点:每次一创建一个新的元素,然后添加到文档树中,这个过程会造成浏览器的回流。所谓回流简单说就是指元素大小和位置会被重新计算,如果添加的元素太多,会造成性能问题。这个时候,就是使用createdocumentfragment了。
documentfragment不是文档树的一部分,它是保存在内存中的,所以不会造成回流问题。我们修改上面的代码如下: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onclick = function(){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var fragment = document.createdocumentfragment();
for(var i = 0;i < 100; i++){
var li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
li.textcontent = i;
fragment.appendchild(li);
}
list.appendchild(fragment);
}
优化后的代码主要是创建了一个fragment,每次生成的li节点先添加到fragment,最后一次性添加到list,大家可以看示例
创建型api总结创建型api主要包括createelement,createtextnode,clonenode和createdocumentfragment四个方法,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它们创建的节点只是一个孤立的节点,要通过appendchild添加到文档中
(2)clonenode要注意如果被复制的节点是否包含子节点以及事件绑定等问题
(3)使用createdocumentfragment来解决添加大量节点时的性能问题
页面修改型api前面我们提到创建型api,它们只是创建节点,并没有真正修改到页面内容,而是要调用appendchild来将其添加到文档树中。我在这里将这类会修改到页面内容归为一类。
修改页面内容的api主要包括:appendchild,insertbefore,removechild,replacechild。
appendchildappendchild我们在前面已经用到多次,就是将指定的节点添加到调用该方法的节点的子元素的末尾。调用方法如下:
parent.appendchild(child);
child节点将会作为parent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
appendchild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还有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被添加的节点是一个页面中存在的节点,则执行后这个节点将会添加到指定位置,其原本所在的位置将移除该节点,也就是说不会同时存在两个该节点在页面上,相当于把这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来看例子
<p id="child">
要被添加的节点
</p>
<br/>
<br/>
<br/>
<p id="parent">
要移动的位置
</p>
<input id="btnmove" type="button" value="移动节点"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move").onclick = function(){
var chil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hild");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appendchild(child);
}
这段代码主要是获取页面上的child节点,然后添加到指定位置,可以看到原本的child节点被移动到parent中了。
这里还有一个要注意的点:如果child绑定了事件,被移动时,它依然绑定着该事件。
insertbeforeinsertbefore用来添加一个节点到一个参照节点之前,用法如下:
parentnode.insertbefore(newnode,refnode);
parentnode表示新节点被添加后的父节点
newnode表示要添加的节点
refnode表示参照节点,新节点会添加到这个节点之前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p id="parent">
父节点
<p id="child">
子元素
</p>
</p>
<input type="button" id="insertnode" value="插入节点" />
var par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
var chil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hild");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sertnode").onclick = function(){
var newnode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newnode.textcontent = "新节点"
parent.insertbefore(newnode,child);
}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新节点,然后添加到child节点之前。
和appendchild一样,如果插入的节点是页面上的节点,则会移动该节点到指定位置,并且保留其绑定的事件。
关于第二个参数参照节点还有几个注意的地方:
(1)refnode是必传的,如果不传该参数会报错
(2)如果refnode是undefined或null,则insertbefore会将节点添加到子元素的末尾
removechildremovechild顾名思义,就是删除指定的子节点并返回,用法如下:
var deletedchild = parent.removechild(node);
deletedchild指向被删除节点的引用,它等于node,被删除的节点仍然存在于内存中,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操作。
注意:如果被删除的节点不是其子节点,则程序将会报错。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来确保可以删除:
if(node.parentnode){
node.parentnode.removechild(node);
}
通过节点自己获取节点的父节点,然后将自身删除。
replacechildreplacechild用于使用一个节点替换另一个节点,用法如下
parent.replacechild(newchild,oldchild);
newchild是替换的节点,可以是新的节点,也可以是页面上的节点,如果是页面上的节点,则其将被转移到新的位置
oldchild是被替换的节点
页面修改型api总结页面修改型api主要是这四个接口,要注意几个特点:
(1)不管是新增还是替换节点,如果新增或替换的节点是原本存在页面上的,则其原来位置的节点将被移除,也就是说同一个节点不能存在于页面的多个位置
(2)节点本身绑定的事件会不会消失,会一直保留着。
节点查询型api节点查询型api也是非常常用的api,下面我们分别说明一下每一个api的使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这个接口很简单,根据元素id返回元素,返回值是element类型,如果不存在该元素,则返回null。
使用这个接口有几点要注意:
(1)元素的id是大小写敏感的,一定要写对元素的id
(2)html文档中可能存在多个id相同的元素,则返回第一个元素
(3)只从文档中进行搜索元素,如果创建了一个元素并指定id,但并没有添加到文档中,则这个元素是不会被查找到的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这个接口根据元素标签名获取元素,返回一个即时的htmlcollection类型,什么是即时的htmlcollection类型呢?我们来看看这个示例
<p>p1</p>
<p>p2</p>
<input type="button" value="显示数量" id="btnshowcount"/>
<input type="button" value="新增p" id="btnaddp"/>
var p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p").onclick = function(){
var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textcontent ="p" + (plist.length+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showcount").onclick = function(){
alert(plist.length);
}
这段代码中有两个按钮,一个按钮是显示htmlcollection元素的个数,另一个按钮可以新增一个p标签到文档中。前面提到htmlcollcetion元素是即时的表示该集合是随时变化的,也就是是文档中有几个p,它会随时进行变化,当我们新增一个p后,再访问htmlcollection时,就会包含这个新增的p。
使用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这个方法有几点要注意:
(1)如果要对htmlcollection集合进行循环操作,最好将其长度缓存起来,因为每次循环都会去计算长度,暂时缓存起来可以提高效率
(2)如果没有存在指定的标签,该接口返回的不是null,而是一个空的htmlcollection
(3)“*”表示所有标签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getelementsbyname主要是通过指定的name属性来获取元素,它返回一个即时的nodelist对象。
使用这个接口主要要注意几点:
(1)返回对象是一个即时的nodelist,它是随时变化的
(2)在html元素中,并不是所有元素都有name属性,比如p是没有name属性的,但是如果强制设置p的name属性,它也是可以被查找到的
(3)在ie中,如果id设置成某个值,然后传入getelementsbyname的参数值和id值一样,则这个元素是会被找到的,所以最好不好设置同样的值给id和name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这个api是根据元素的class返回一个即时的htmlcollection,用法如下
var element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names);
这个接口有下面几点要注意:
(1)返回结果是一个即时的htmlcollection,会随时根据文档结构变化
(2)ie9以下浏览器不支持
(3)如果要获取2个以上classname,可传入多个classname,每个用空格相隔,例如
var elements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test1 test2");
document.queryselector和document.queryselectorall这两个api很相似,通过css选择器来查找元素,注意选择器要符合css选择器的规则。
首先来介绍一下document.queryselector。
document.queryselector返回第一个匹配的元素,如果没有匹配的元素,则返回null。
注意,由于返回的是第一个匹配的元素,这个api使用的深度优先搜索来获取元素。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p>
<p>
<span class="test">第三级的span</span>
</p>
</p>
<p class="test">
同级的第二个p
</p>
<input type="button" id="btnget" value="获取test元素"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get").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
var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test");
alert(element.textcontent);
})
这个例子很简单,就是两个class都包含“test”的元素,一个在文档树的前面,但是它在第三级,另一个在文档树的后面,但它在第一级,通过queryselector获取元素时,它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拿到文档树前面的第三级的元素。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返回的是所有匹配的元素,而且可以匹配多个选择符,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p class="test">
class为test
</p>
<p id="test">
id为test
</p>
<input id="btnshow" type="button" value="显示内容"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show").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
var elemen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test,.test");
for(var i = 0,length = elements.length;i<length;i++){
alert(elements[i].textcontent);
}
})
这段代码通过queryselectorall,使用id选择器和class选择器选择了两个元素,并依次输出其内容。要注意两点:
(1)queryselectorall也是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搜索的元素顺序和选择器的顺序无关
(2)返回的是一个非即时的nodelist,也就是说结果不会随着文档树的变化而变化
兼容性问题:queryselector和queryselectorall在ie8以下的浏览器不支持。
节点关系型api在html文档中的每个节点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看成是家谱关系,包含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等,下面我们依次来看看每一种关系。
父关系型apiparentnode:每个节点都有一个parentnode属性,它表示元素的父节点。element的父节点可能是element,document或documentfragment。
parentelement:返回元素的父元素节点,与parentnode的区别在于,其父节点必须是一个element,如果不是,则返回null
兄弟关系型apiprevioussibling: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是第一个节点,则为null。注意有可能拿到的节点是文本节点或注释节点,与预期的不符,要进行处理一下。
previouselementsibling:返回前一个元素节点,前一个节点必须是element,注意ie9以下浏览器不支持。
nextsibling:节点的后一个节点,如果该节点是最后一个节点,则为null。注意有可能拿到的节点是文本节点,与预期的不符,要进行处理一下。
nextelementsibling:返回后一个元素节点,后一个节点必须是element,注意ie9以下浏览器不支持。
子关系型apichildnodes:返回一个即时的nodelist,表示元素的子节点列表,子节点可能会包含文本节点,注释节点等。
children:一个即时的htmlcollection,子节点都是element,ie9以下浏览器不支持。
firstnode:第一个子节点
lastnode:最后一个子节点
haschildnodes方法: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包含子节点。
元素属性型apisetattributesetattribute:根据名称和值修改元素的特性,用法如下。
element.setattribute(name, value);
其中name是特性名,value是特性值。如果元素不包含该特性,则会创建该特性并赋值。
如果元素本身包含指定的特性名为属性,则可以世界访问属性进行赋值,比如下面两条代码是等价的:
element.setattribute("id","test");
element.id = "test";
getattributegetattribute返回指定的特性名相应的特性值,如果不存在,则返回null或空字符串。用法如下:
var value = element.getattribute("id");
元素样式型apiwindow.getcomputedstylewindow.getcomputedstyle是用来获取应用到元素后的样式,假设某个元素并未设置高度而是通过其内容将其高度撑开,这时候要获取它的高度就要用到getcomputedstyle,用法如下:
var style = window.getcomputedstyle(element[, pseudoelt]);
element是要获取的元素,pseudoelt指定一个伪元素进行匹配。
返回的style是一个cssstyledeclaration对象。
通过style可以访问到元素计算后的样式
getboundingclientrectgetboundingclientrect用来返回元素的大小以及相对于浏览器可视窗口的位置,用法如下:
var clientrect = element.getboundingclientrect();
clientrect是一个domrect对象,包含left,top,right,bottom,它是相对于可视窗口的距离,滚动位置发生改变时,它们的值是会发生变化的。除了ie9以下浏览器,还包含元素的height和width等数据,具体可查看链接
总结本文主要总结了原生js中常用的操作dom的api接口,主要为了复习基础知识。平时开发用多了jquery等类库,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可能就渐渐地遗忘,但这些基础知识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只有掌握原生的js,才能真正做好js的开发。
以上就是详细介绍javascript操作dom常用api总结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