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少雨的春天:2019年云南茶山观察笔记

在千里之外的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阳光热辣,炒青后的茶第二天下午就能晒干。院子里的空气中飘浮着花香与蜜香,带上大山的沉厚,每一季它都在努力吐露芬芳。
春季的茶味
迫不及待试了下倚邦习崆、倚邦大黑山和莽枝、蛮砖古茶山新一季的春茶,香气高昂、水路细腻,整体表现比往年更好。
之后几天,在勐海也喝到了易武铜箐河,和往年一样,依旧有着非常柔滑甘美的甜度;而高海拔的滑竹梁子,有着更尖锐的香甜度和轻微的涩底。布朗山的茶条索略差一些,但依旧有着沉厚的内蕴和更高一些的香气。
今年老班章的茶树也因为天气原因少了很多产量,但古树茶仍然用最大的力量来生长,山头个性尤为明显,苦与甜的协调度好,生津回甘快而持久。树龄大者茶汤更显饱满有力、气韵深长;小树茶则显单薄味短,容易出涩底。
迫不及待试了下倚邦习崆、倚邦大黑山和莽枝、蛮砖古茶山新一季的春茶,香气高昂、水路细腻,整体表现比往年更好。
之后几天,在勐海也喝到了易武铜箐河,和往年一样,依旧有着非常柔滑甘美的甜度;而高海拔的滑竹梁子,有着更尖锐的香甜度和轻微的涩底。布朗山的茶条索略差一些,但依旧有着沉厚的内蕴和更高一些的香气。
今年老班章的茶树也因为天气原因少了很多产量,但古树茶仍然用最大的力量来生长,山头个性尤为明显,苦与甜的协调度好,生津回甘快而持久。树龄大者茶汤更显饱满有力、气韵深长;小树茶则显单薄味短,容易出涩底。
少雨之古茶
前往倚邦古茶山的龙谷河地,山高路遥,鸟鸣空涧,在苍老布满地衣的枝干上,新一季的茶已经发芽。倚邦多为中小叶种,古老的茶树有着强大的根,在主干处开始分叉,这些茶树看起来不太大,却已经非常古老了。
这些天倚邦地区的鲜叶采摘量只有去年的五六成,因为干旱缺水,在革登古茶山,鲜叶在树上似乎就开始“萎凋”一样。除了产量大减,采下的新梢芽叶一炒就会出现很多黄片。幸运的是,4月7号终于下了一场雨,这是春节后的第二场雨,让连续的旱情有所缓解,大树似乎也在雨中喜悦地舞动了。
因为2018年的夏秋季多雨少阳光,很多古茶树并没有发芽出来,也无法采摘。到了2019年,普洱古树茶早早在3月初就已经少量采了一些,可一直到清明节之后,有些老树芽头依旧还未达到应有的成熟度。
这场雨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但对古茶山来说,是一场难得的及时雨,所以,人们称这是一场“价值几个亿”的雨。
国有林事件与炒作的茶
倚邦的中小叶种香高水细,韵长。叶型和个性比较特别的还有猫耳朵和鸡嘴巴,因为名字特别,今年价格一下子高涨。
易武百花潭国有林高杆单株“百万采摘权”事件出后来,国有林里的茶开始受到严控,有森林公安监控把守,茶农不得随意采摘。
炒作的不仅仅是国有林,易武薄荷塘、冰岛老寨,老班章单株,稍微有一点名气,都会被人标上高价,皆因为其中利润空间太大,一切逐利而来。
商业运行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当猛烈的资本力量与财富冲入名山茶寨,躁急不安的流速与激荡的水花会搅动原来平静的世界。这几年的名山大寨,有多热就有多虚假。
工艺与时间
今年很流行低温炒多闷的工艺,也有专家入茶山指导,但我更喜欢炒得透又保留活性的茶。很多人误解普洱茶,认为普洱生茶不能炒熟,事实上,半生不熟的茶味恰如夹生饭,喝了肠胃更受刺激,不会有后期良好的转化。炒熟是基本的要求,因为大叶种的原因和古树茶芽叶良好的持嫩性,炒青之后,梗脉之间依旧保留很好的活性。另外,靠闷熟的茶味,前期喝虽然不出苦涩,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转化空间。
时间与普洱茶的关系如此密切,树龄、转化、年份、工艺的抉择、人们喜好的变化,市场潮流与资本力量,都在影响它。
茶山之路
老班章村子里,今年开始严控外来车辆,如果没有事先联系好村子里的人家,只能买票乘坐统一安排的电动车按游客的方式去参观“茶王树”。冰岛老寨因为茶季堵车,也即将在春茶期间实施交通管制了。
知名茶山寨子的道路与房子已经越变越好,但从昆明到版纳的高速公路依旧曲折多弯,从版纳再到临沧没有铁路,依然要驱车一天才能到达。哪怕茶农家已经用上保时捷,云南的交通依旧落后。
从云南大山来到茶区的炒茶工,每天要对着火热滚烫的铁锅徒手炒上数小时,孩子留守,即使这样,他们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一公斤的冰岛茶。所谓“满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大山里也总有那些执着于茶味的茶农,十多年或更久,他们认真炒透茶味,对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以期未来的美好;也会爱护山林,与之共存。
在笔者这么些年访山的过程中,也总会遇到一些用心的爱茶朋友,他们探索真实,一年一步往前走。他们不去热炒一个名寨或虚假编造几十万的单株,也不会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只收最便宜原料而不顾干净到位的茶味。
流动的人员与资本
资源是流动性的,有利润的地方就会形成资金的洼地,所以在这几年的临沧和普洱地区诸多无名古茶山,来客更多。
在无量山里的春茶季,镇上的宾馆都客满了,安静的大山里也建起越来越多的初制厂。广东来的、河南来的、福建来的,他们一次要做几十吨的原料,有人在淘宝上能够卖出几吨量级的“冰岛”。市场越来扁平化,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茶客往名山大寨里跑,一边是零售店的销量加速萎缩。
而资金也会流动,这几年曾经遥远的白莺山、保山、无量山,也相继跑到人们的视野里。
其实很多非主流地区的原料也很不错,海拔高、生态好,古茶树也不少,只是工艺往往粗糙,价格低的地方多用普通的滚筒机杀青,也很容易带上闷味糊味或红梗。未来几年的茶山,当火气褪尽,深耕细作也必成为趋势。
古树茶已经热闹十年了,人们会越来越理性,不用喝名气,最要紧的是有内质的茶味。2019年的云南干旱春天,即使古树茶的产量减少了四五成,大多数地区的价格只是略微上涨。
一片叶子里面是土壤、云雾和草木的气息,也烙上一个时代人心匆匆的味道。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