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

一、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
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如下:
1.合同标的物已灭失;
2.已被第三人善意取得;
3.已被政府征收或已被法院执行;
4.合同无效等情形。
以上情形都可能导致合同条款无法履行,即合同失去意义,必须消失,即使作出继续履行合同的判决,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合同无法履行的法律后果
合同无法履行的法律后果如下:
1.解除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2.过错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的,当事人免除或者部分免除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三、合同履行义务原则有哪些
合同履行义务原则有如下:
1.诚信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2.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履行合同时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3.环保原则,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