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易武老街
易武的一切,只能从为数不多的老人脸上的沧桑去体会,只能透过残破的砖瓦、古道去一点一滴地怀想,而这种怀想又总是与茶分不开。在很多老字号茶庄和长满杂草的石板道上,过去普洱茶曾经有过的辉煌似乎仍伴着茶魂回荡在古镇里。
去易武正是春天。春季对于每一个爱茶者来说都是希望,是一年中茶叶生长最旺盛、出产品质最好的季节。春天是茶农、茶商、爱茶人最繁忙的季节。这些年又是云南普洱茶产业红火的年景,从普洱到版纳,一路上想去收购普洱茶的人们络绎不绝,而我们只为寻找古镇易武,用岁月的心情去酿造一份只属于自己的陈香。
进入易武,发现这沉睡千年的古茶山已醒来。众多的中外专家学者、记者、茶商及爱茶者正纷至沓来,来探寻大自然留下的千古神奇的普洱茶之源,去重拾和发扬它往日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普洱茶在国内外声誉再起,随着普洱茶的身价与日俱增,易武又被人们想起来了。随着求购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易武人又开始做七子饼了,他们要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承下去。
图为:易武古镇一隅
我发现在易武古镇那些破旧的老房子里,怀着各种想法和希望的外地人们忙出忙进,倒是一位留着花白胡须、气宇不凡的老先生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们交谈起来,原来他便是遍及台湾和大陆的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吕礼臻先生并不是来寻幽觅胜的,他说他非常热爱易武茶山古镇,每年他都要来好几次,他特别喜欢到这里感受茶山自然的生态,寻觅和研究普洱茶厚重的历史。
对吕礼臻先生这样的海内外茶人,如此热爱普洱茶和云南民族茶文化使我们更加确幸,普洱茶的历史是厚重的,离开六大茶山是无法解读普洱茶的,而易武则又是普洱茶历史的缩影。难怪在今天,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喝普洱茶,就是喝历史、喝生态、喝文化。
漫步于易武古镇的街道上,易武正街两旁的居民虽仍是单调的旧模样,但安坐在雕龙画凤屋檐下的老人,已不再沉默无语,脸上不再是对沧海桑田的漠然。街上往日制茶卖茶的小作坊,他们用手工揉搓着晒青毛茶,然后蒸而成团,再用石墨压成饼茶,将老字号的七子饼茶生产又恢复起来。
易武正街十分清静,但小院里的人却忙得很,他们总在做着与茶有关和生活所必须的事,茶似乎是他们永远做不完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遇到造访者,会有几句对话,并不打断自己手头的活。在这样的小镇里,在到处是一堆堆、一架架的茶里,你可让生命慰贴在清静的角落,把自身由外到里融化掉。
图为:易武老街
我想古镇并没消失,在走得很慢看得很细中,我们更多地是用心去感悟。因时因地和心情不同,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只有用心去品读,才会有所发现,如就同走在古镇里的小巷里,时而上坡,时而下坡的残旧的青石板路上,一起一伏都觉得走起来很舒服。在易武古镇,平坦笔直的词在这里用不上,走完了一圈我们才看出,古镇是建于山梁子上,可就是这样,华林才会感叹说:“若每天在这里走上一圈,随便到一家老字号里喝点他们亲手制作的普洱茶,再跟主人们聊聊茶,实在是一种放松和很惬意的事,不健康才怪呢!”
易武的一切,只能从为数不多的老人脸上的伦桑去体会,只能透过残破的砖瓦、古道去一点一滴地怀想,而这种怀想又总是与茶分不开。为了真正去感悟易武古镇,我们决定留下来,去慢慢体会与感悟,去将想象中的易武与现实串联起来,将那些淹没于历史、散落于民间的沧桑碎片一点点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