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免疫组化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有哪些

奥运会期间我们课题组研究生都在实验室做实验,许多从北京购买的试剂买不到,对我们的许多实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以前一直用中杉金桥的sp三步法染色试剂盒,效果不错,在奥运会期间我准备做同批实验分不同批次酶免疫组化实验,*批组化实验结果很好,抗体浓度感觉比较合适(santa cruz公司1:200),等做第二批时发现封闭血清不够了,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我又从福州迈新顶了一个sp试剂盒,同时抗体稀释液也不够了,我又重新从博士德公司买了一小瓶10ml。从第二批实验开始,组化实验结果一直显示强背景着色,特异性染色很难辨别。
问题及其解答:产生组织切片非特异性染色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1、 抗体孵育时间过长、抗体浓度高易增加背景着色。这可通过缩短一抗/二抗孵育时间、稀释抗体来控制。这是z重要的一条。
2、 一抗用多克隆抗体易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建议试用单克隆抗体看看。
3、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肝脏、肾脏等组织含量很高(含血细胞多的组织),需要通过延长灭活时间和增加灭活剂浓度来降低背景染色;
4、 非特异性组分与抗体结合,这需要通过延长二抗来源的动物免疫血清封闭时间和适当增加浓度来加强封闭效果;
5、 dab孵育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
6、 pbs冲洗不充分,残留抗体结果增强着色,在一抗、二抗或sp孵育之后的浸洗尤为重要;
7、 标本染色过程中经常出现干片,这容易增强非特异性着色。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