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Application Note】类肽和肽-类肽杂交体的自动合成

--摘要--
liberty bluetm自动微波肽合成仪允许快速高效地获取肽、类肽和类肽-肽杂交体
肽-类肽混合物 pro-glu-(nleu)-(nphe)-gly-(nlys)-nh2 在 2 小时内合成,纯度为81%
--简介--
类肽是各种 n-取代的甘氨酸的聚合物。虽然在结构上与肽相似(图 1),但类肽对蛋白水解降解具有抗性,这归因于它们的酰胺键的全部取代。 类肽在体内的稳定性提高,使其成为药物发现和开发的有吸引力的类肽靶标1,2。
图1. 多肽和类肽的结构比较
类肽和类肽-肽杂化物通常通过“亚单体”过程合成,该过程包括两个步骤:(1) 用溴乙酸和 n,n' 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 酰化和 (2) 用单取代胺进行亲核置换 (图2)1,3。
图2. 典型的类肽合成
由于许多结构不同的单取代胺可商购获得,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合成具有多种侧链的类肽2,3 。然而,类肽的常规合成每个残基可能需要长达三个小时1 。微波辐射已被证明可以显着减少合成时间,使类肽文库和类肽-肽杂交体的生产更加可行 1-3。
--材料和方法--
试剂
所有氨基酸均获自 cem corporation (matthews, nc),并含有以下侧链保护基团:glu(otbu) 和 lys(boc)。 oxyma pure 和rink amide protidetm ll 树 脂 购 自 cem corporation (matthews, nc)。 溴乙酸、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dic)、苄胺、β-丙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哌啶、三氟乙酉夋 (tfa)、3,6-二氧六环-1,8-辛二硫醇 (dodt)、三异丙基硅烷 (tis) 和 乙酸购自sigma-aldrich (st. louis, mo)。 n-boc-1,4-二氨基丁烷和异丁胺购自 alfa aesar (ward hill, ma)。 二氯甲烷 (dcm)、n,n 二甲 基 甲 酰 胺 (dmf) 和 无 水 乙 酉迷 (et2o) 购 自 vwr (west chester, pa)。 hplc 级水 (h2o) 和 hplc 级乙腈 (mecn) 购自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 。
类肽-多肽杂交体合成:pro-glu-(nleu)-(nphe)-gly- (nlys)-nh2
使用 cem liberty blue 自动微波肽合成仪在 rink amide protide ll 树脂(离子交换容量:0.18 meq/g )上以 0.1 mmol 的规模制备类肽-肽混合物(图 3)。 对于类肽残基,用哌啶在 dmf 中进行脱保护,用溴乙酸和 dic 进行酰化,并用 dmf 中的单取代胺进行亲核置换。 对于肽残基,用哌啶在 dmf 中进行脱保护,并用 5 倍过量的 fmoc-aa-oh、dmf 中的 dic 和 dmf 中的 oxyma pure 进行偶联反应。 使用具有 tfa/h2o/tis/dodt 的 cem razor 高通量肽切割系统进行切割。 裂解后肽在无水乙酉迷中沉淀并冻干过夜。
图3. 目标类肽-多肽杂交体: pro-glu-(nleu)-(nphe)-gly-(nlys)-nh2
类肽-多肽杂交体分析
在配备有 pda 检测器的 waters acquity uplc 系统上分析类肽-肽混合物,该检测器配备 acquity uplc beh c8 色谱柱(1.7 mm 和 2.1 x 100 mm)。uplc 系统连接到 waters 3100 single quad ms 用于结构测定。在 waters masslynx 软件上进行峰分析。使用 (i) h2o 和 (ii) mecn 中的 0.1% tfa 梯度洗脱进行分离。
--结论--
在 liberty blue 自动微波肽合成仪上,pro-glu-(nleu)-(nphe)- gly(nlys)-nh2 的微波增强 spps 产生了纯度为 81% 的目标肽(图 4)。
图4. pro-glu-(nleu)-(nphe)-gly-(nlys)-nh2的uplc色谱图
结果
cem liberty blue 自动微波肽合成仪允许快速有效地获取肽、类肽和类肽-肽杂交体。 微波增强的 spps 产生了纯度为 81% 的类肽-肽杂交体 pro-glu-(nleu)-(nphe)-gly-(nlys)-nh2。
参考文献
1.olivos, h. j.; alluri, p. g.; reddy, m. m.; salony, d.; kodadek, t. org. lett. 2002, 4, 4057–4059.
2.unciti-broceta, a.; diezmann, f.; ou-yang, c. y.; fara, m. a.; bradley, m. bioorg. med. chem. 2009, 17, 959–966.
3.gorske, b. c.; jewell, s. a.; guerard, e. j.; blackwell, h. e. org. lett. 2005, 7, 1521–1524.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