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空调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虽然风冷式冷水机组可以随末端负荷进行能量调节,但目前在空调系统设计中,水泵一般不能随负荷进行动态调节。且在设计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型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在空调运行的大部分时间内,会出现大流量、小温差现象,动力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冷水流量随负荷的变化调节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但关于冷却水的变流量,尚有一些争议,一些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综合节能效果不佳,不主张采用。实际上,冷却水变流量的节能效果不仅与冷水机组的制冷性能有关,还与其控制方式有密切关系。将对冷却水变流量的冷凝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如何评估其节能效果进行研究。
冷凝温度控制法:
由于冷却水系统中的环节与舒适性无关,因此,冷却水出水温度和进出水温差的可变范围可以较冷水的出水温度和进出水温差的可变范围大,采用定温差控制实际上是没有充分利用冷却水的这种特征。冷凝温度是影响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风冷式冷水机组而言,在一定的限度内,冷凝温度越低制冷机的性能系数越高,因此,希望冷却水流量大,冷却塔风机转速高;但对于冷却水泵及冷却塔的节能来说,则希望冷却水流量小,冷却塔风机转速低,即对应于较高的冷凝温度。因此,冷凝温度高,不利于主机;冷凝温度低,又不利于辅机。在部分负荷情况下,水泵相对于冷水机组的功率比例在上升,这时可以采用提高冷凝温度的方法,加大水泵的节能权重。
冷凝温度控制法是以冷凝器出水温度t2作为控制变量,间接地控制冷凝温度。在冷却水管的出水端安装一温度传感器,将此温度与冷水机组安全运行的出水温度上限进行比较,尽可能降低水泵转速和流量,只要保证水流量不低于小流量,以避免冷凝器内水流变为层流而使其传热性能恶化。在部分负荷或非名义工况下,将冷凝器出水温度仍然控制在其上限。
在湿式冷却塔中冷却水与空气是通过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冷却水进水温度主要由空气的湿球温度决定。水流量的减少使得水与空气的换热更为充分,在空气的湿球温度一定时,在较大的流量变化范围内,不同水流量情况下的冷却塔出水温度基本相同。
冷凝温度控制法变流量对风冷式冷水机组cop的影响:
冷却水流量减少和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有所提高,使得机组的cop有所降低。冷却水变流量在冷却水泵节能的同时,冷水机组将要多耗能。因此,在讨论冷却水变流量的节能效果时,需要将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需要考虑的是采用冷凝器出水温度控制方法,冷凝温度的升高对于风冷式冷水机组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50%负荷间呈直线变化,采用了满负荷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的ari非标准部分负荷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