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喝着太淡,别忙着怨别人,对照完这5点,大多数人都脸红了。不是茶不好,是自己不懂得喝。
01
今天是【道听途说系列】的最后一篇,这个系列也算是小白写白茶分享文章以来的第一个较长的系列文章。
爱喝茶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仪式感。
笔者自然不能免俗,一定要给这篇文章画上一个好一点的句号。
大概是天可怜见,给小白带来了一个极好的选题。
昨天晚上有位客人和小白说,:“你们家的白茶怎么口味这么淡啊?”
“白茶很淡”这句话,似乎经常听到。
喜欢喝白茶的茶友们形容白茶淡,是说白茶的汤水轻盈饱满,润泽而清爽,与其他口味重的茶类不同。
不喜欢喝白茶的人们形容白茶淡,则是认为白茶的口味淡薄,饮之无味,比不上一般的茶类。
“淡”字一语双关,有褒有贬,不可不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
茶友此处说小白家的茶淡,含有贬义。
作为辛苦制茶,且对自家白茶非常自信的人,一定是不愿意听到这样毫无根据的批评。
但作为白茶的制作者,又不得不为自家的白茶负责,找出茶友口中“淡”的出处是小白的责任所在。
认为白茶“淡”的原因很多,且听小白慢慢道来。
02.与是否喝的懂白茶有关
提出问题的茶友买的是白毫银针,小白从前就说过,白毫银针是少数人的白茶。
白毫银针的滋味近于阳春白雪,喜欢它的人将它捧得至高,不懂欣赏它的人只会觉得上当受骗,虚有其名而已。
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学术的文章,就说物理天文是无用的学科。
但不接地气是真的。
白毫银针的口感不会很强烈,是需要琢磨的滋味。
好的白毫银针汤水是稠滑的,白毫当中的氨基酸溶于水中,使得汤水中带有明显的充盈感,就像是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极富张力,又吹弹可破。
既然不喜欢白毫银针,便只能够送人了吗?
现在不喜欢,未必将来也不喜欢。现在没喝懂白毫银针,说明方法不对。
若是不习惯于白毫银针的口味,可以先从滋味比较明显,香型更加馥郁张扬的春寿眉入手。
春寿眉同属春白茶一脉,有着春茶的鲜爽灵秀质感,没有距离感,要更亲切些。
春寿眉最适宜作为茶友们接触春白茶的引路人,然后是白牡丹,最后才是白毫银针呢。
接触白茶的顺序很重要,第一步踩得高了,脚底下轻飘飘的没实感,一步地往上走,脚踏实地,渐入佳境。
03.与个人口味有关
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有的人偏好酸甜,有的人独爱麻辣,有的人喜食酸涩。
无辣不欢的人,一顿饭没有辣椒根本就无从下口。
口味重的人,将他丢到广东去吃精致的点心,未必欣赏得来。
饮食偏好绝大部分是可以改变的,但一定都有过程,一蹴而就的可能不大。
平常喝惯了岩茶那样口味较强烈的茶类的人,突然改喝白茶,自然会觉得不习惯。
就像是小白这样天天喝白茶的老茶客,偶尔喝高火的岩茶,也觉得有些脑袋涨。
但小白不会说岩茶不好,岩茶本身滋味就是如此,各自特色,无可厚非。
在四川吐槽人家菜里面辣椒放的太多,这不是找茬吗?
同样,在白茶的地界说人家不如岩茶的滋味浓烈有劲,和寻衅滋事没什么两样。
除了平常喝的茶类口味差异大之外,茶友们日常饮食的偏好也会对感受茶汤滋味有一定的影响。
日常饮食口味偏重的人,味觉受到一定损伤,不够灵敏,在喝白茶的时候便很容易不解其味。
除了日常饮食偏好,对感受茶汤滋味有影响。
食用一些口味比较重的食物之后,对白茶的滋味品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小白在品鉴白茶之前,牛羊肉汤都是不喝的,牛羊肉虽然好吃,但那股独特的味道还是很重的,喝不准白茶的滋味,便无法传达给茶友们以精确的滋味感受。
说句玩笑话,不是白茶淡,是茶友自个儿的口味太重了吧。
04.与冲泡比例有关
因为冲泡比例的问题,将白茶冲泡的过淡或是过浓的人,比比皆是。
特别是从不同的茶类转而接触白茶的那些茶友。
就算知道白茶与其它茶类不同,也难免下意识将其它茶类的冲泡习惯,带到饮用白茶当中。
在冲泡前称克数,便是很多茶友没有的习惯。
白茶是后期能够进行良好转化的茶叶,所以白茶在包装的时候最好能够聚集在一块儿,便于团队陈化。
大部分的白茶因为这个原因,是不会进行分装的,所以饮用前要自己称茶。
但一些茶类,例如常见的岩茶包装,一袋袋都是固定好的重量,不需要茶友自己称重的。
很多茶友在冲泡的时候不会拿一个小称,将白茶称好5克的重量,甚至茶友们自我审查一下,自己家里有称吗?
取用白茶的时候是不是只估摸着大概的重量?这样很不对的!
冲泡比例特别影响白茶冲泡出来的口感滋味,香气体验。别人家买的管不着,不许这么糟蹋小白家的茶!
小白平常告诉茶友们的投茶比例是5克干茶,搭配110毫升盖碗。
这是小白家长期使用的,也反复实验过的冲泡比例,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口味。
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调整一下,但......不许改的太狠,饮用浓茶对健康不利,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05.与冲泡手法有关
冲泡手法有很多种,小白今天先来讲讲最为通用的“环壁注水法”,不论是什么品级的白茶,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冲泡。
“环壁注水法”是指注水的时候将沸水绕着茶叶的四周浇注,像是漩涡的纹路一样,环绕着逐渐将圆越画越小。
水,是要浇在茶叶上面的,茶叶没有被水浸润到的话,滋味没有融入到水中,茶汤的滋味自然就淡了。
环壁注水法,不是真的就环在壁上啊......
大可不必担心沸水直接浇注在白茶之上会将茶叶烫坏,环壁注水并非固定不变冲泡一块地方的茶叶,而是动态的,游移的。
只要茶友的白茶品质好,不是光秃秃的没毫白茶就行。
如果只将水倒在杯壁上面的话,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干茶会浮起来,能够与水接触的干茶只有十分之三而已。
内质不溶出,茶汤的滋味如何不淡呢?
06.与冲泡的水温有关
关于冲泡白茶的水温,白茶圈内主要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低温冲泡法”,低温冲泡的水温并不固定,大多是在九十摄氏度以上,不到一百摄氏度。也有用八十五摄氏度水冲泡的说法。
第二种是“沸水冲泡”,一般气压下,是达到一百摄氏度的水。
低温冲泡出来的茶能喝吗?自然是能喝的。
但“能喝”二字的要求太低,品质好的白茶不屑为之。
白茶当中的香气物质由低沸点的香气和高沸点的香气组成,用低温能够冲泡出低沸点的物质香气,却激发不了高沸点的香气。
就像是杨过,好端端的被斩断了手臂,如何不令人唏嘘?
用低温冲泡法或是低温浸泡的方式,无法将香气物质悉数激发,也无法将白茶当中的滋味内质完美的溶出。
高山白茶的香气中有空灵的高山茶韵,若用低温冲泡法,必然折其羽翼使其不能翱翔。
能走能跑不是高山白茶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从前喝内质较单薄白茶的茶友,低温冲泡法或许适用于你以前喝的茶叶,但品质优良的高山白茶只有沸水才能够hold住它。
沸水冲泡,茶香缭绕。出水迅速,茶汤倾泻。
别在把以前坏的冲泡习惯,带到现在的冲泡中去哦。
07
认为白茶淡,并非就是品质问题,应该综合考量之后再下定论。
喝到不好喝的茶,感到难以接受是人之常情,但一昧的指责他人也不会解决问题。
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策之不以其道,尚且无法表现出其千里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