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案件怎么认定
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如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案件。基本特点:
1.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
2.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
3.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
4.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
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当事人不主动向国家司法机关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一般不介入干预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而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即会介入侦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公正的审判从而达到制裁犯罪人和保护人民的刑法目的。
二、刑事案件可以撤诉吗?
不能。刑事案件是公诉案件。
公诉案件的诉讼权属于国家,不属于被害人,被害人只有在公诉机关非法不起诉的情况下,拥有补充诉讼权。
但是,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是可以影响量刑的。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处刑幅度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是可以适用缓刑的,如果被害人向法院求情,是会影响量刑。法院法官可以酌情处缓刑。
公诉案件不是当事人说算就算了的,是由国家说了算,所谓国家就是指公诉机关(检察院)说了算。
罪犯杀人以后,赔偿巨额金钱给被害人家属是不可能免责的。只有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才存在被害人放弃诉讼权的情况,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本来就没有诉讼权,谈不上放弃。
三、刑事案件最少要判几年
主刑分为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如果要问一个刑事案件最少要判几年,事实上就是在问刑罚的最低期限了。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判处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拘役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禁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原则上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下的,最多判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多判25年。所以,理论上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为六个月以上25年以下。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罪犯被判刑的期限最短的是一个月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