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具配件加工布置标准
(1)顶针布置应使顶负荷率尽可能均衡。构造复杂部位所需出模力比较大,顶针总数应相对应提升。
(2)顶针应安装于合理部位,如骨位、柱位、阶梯、金属材料镶件、部分厚胶等构造复杂部位。骨位、柱位两边的顶针应尽可能对称性布置,顶针与骨位、柱位的边间隔一般取d=1.5mm。此外,应尽可能确保柱位两边顶针的核心联线根据柱位核心。
(3)防止跨阶梯或在曲面上设定顶针,顶针墙顶应尽可能轻缓,五金模具配件应布置于胶件承受力不错的构造部位。
(4)在胶件较深的骨位(深层≥20mm)或难以布置圆顶针时,应应用扁顶针。应用扁顶针时,扁顶针处尽可能选用镶件方式以利于生产加工。
(5)防止尖钢、薄钢,尤其是顶针墙顶不能触碰前模面。
(6)顶针布置应考虑到顶针与运水路的边间隔,防止危害运水路的生产加工及渗水。
(7)考虑到顶针的排气管作用,为了更好地顶出时的排气管,冲压模具公司在易产生真空包装的部位应布置顶针。
(8)有外表需要的胶件,顶针不可以布置在外型表面,应采取其他压射方式。
(9)针对全透明胶件,顶针不可以布置在需透光性的部位。
二、模貝顶针采用标准
(1)采用直徑很大的顶针。即在有充足压射部位的情形下,应取用比较大直徑、且规格优先选择的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