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作者上文《有机茶园害虫防治》
2.4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措施,必要时使用植物性农药
目前,生物制剂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如应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幼虫,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等,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应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圆蚧等均取得良好的防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趋黄性,在有机茶园中可推广使用新型杀虫灯和黄色粘虫板等来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
此外,在有机茶园中还可适当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素、除虫菊素和鱼藤酮等,这些植物性农药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等都均有较好的防效,但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因此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可使用。
2.5有机茶园要重视抓好越冬期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在冬季茶园封园时,适时喷施石硫合剂,对防治茶叶螨类、黑剌粉虱、蚧类和茶树病害等效果良好,对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减轻来年病虫为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有机茶园中特别要重视推广应用。
2.6重视新技术在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2.6.1利用种间化学信息物质
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之间存在化学信息联系,如植物产生次生性物质引诱害虫,害虫产生利它素引诱天敌,特别是害虫取食后产生的互益素对天敌有引诱作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策略,在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探明茶树一害虫一天敌之间、雌雄昆虫个体之间的化学通讯联系,利用化学信息素监测虫情、调控害虫行为,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生态控制措施。
2.6.2利用昆虫性激素
昆虫性激素既可以监测害虫的发生,预报虫情,还可以在田间规模使用,干扰害虫的正常行为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目前我国已有棉红铃虫、棉铃虫、梨小食心虫、甘蔗二点螟和玉米螟等性激素被广泛用于虫情测报和防治。据估计,全世界已合成昆虫性激素化合物1000多种,已商品化的达280种,其中用于干扰交配的有18种,诱杀的28种,在害虫的持续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茶树上,日本已成功开发应用人工合成的茶卷叶蛾性信息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卷取得较好的效果。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尺蠖等化学信息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2.6.3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50年代中期,美国在西印度群岛的库拉索岛大量释放经辐射不育的螺旋蝇雄虫,彻底防治当地牲畜大害虫野螺旋蝇获得成功,80年代后期,我国在贵州省惠水县一个30多hm2的柑桔园中释放15万头辐射不育的大实蝇雄虫,使柑桔被害率从7.5%降低0.005%。辐射不育技术有利于害虫的自然控制,是害虫持续控制中一项有效的技术,值得在有机茶园中探索应用。
2.6.4转基因抗虫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成功地将某些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基因导入多种作物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物,在茶树上的研究与应用值得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微生物本身以提高对其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扩大其宿主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