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发生民事纠纷等等情况,都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那么法院就会根据事实来作出判决,一般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会不会通知家属呢,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法院开庭必须通知家属吗的详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法院开庭必须通知家属吗
法院开庭一般不会通知家属,只需通知案件当事人。但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
(一)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二)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
二、开庭没判再等多久开庭
(一)法律上没有规定从开庭到判决的具体时限,由主办法官酌情安排,只要不超过法定期间就符合规定。以下是民事案件的一审期限。
(二)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三、开庭后法院判决书多久会下达
(一)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
(二)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161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法院开庭必须通知家属吗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案件,法院在开庭的时候一般是不会通知家属的,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