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农网规划方案确定方法

使用常规规划方法进行农网规划的步骤如下:
1.规划网络电压等级的确定
我国农村电压等级有下列三种情况:东北地区及内蒙东部地区采用66kv/10kv/0.38kv;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其它部分地区采用110kv/10kv/0.38kv;上述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采用110kv/35kv/10kv/0.38kv四个电压等级。
有关单位对农网电压等级进行了研究。在负荷密度均匀分布的前提下,研究结论认为110kv/10kv/0.38kv三级电压,优于110kv/35kv/10kv/0.38kv四级电压。但实际上农网负荷不可能是均匀分布,有的地方甚至很不均匀。一个县域之内在某些山区、水域、草原、沙漠可能大面积内没有负荷,而负荷分布在互相分离的一些点或面上。因而上述结论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但它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电压等级简化的一个趋势。
在选择电压等级时,一是注意简化电压等级,在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以110kv部分取代35kv电网,或大部分取代35kv电网;二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在远期或中、近期规划中考虑加入220kv电网。
2.变电所的布点和容量的确定
(1)根据负荷资料和选择的电压等级,在电网现状图及负荷分布图上进行变电所的布点。
① 变电所布点时,应对原有变电所进行分析,能够保留的予以保留。需要增容的增容,需要转移负荷的转移负荷。
② 变电所布点时,应考虑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推荐的10kv线路供电半径和35~110kv线路供电距离、负荷矩(见后)。可以按供电半径大致划分变电所的供电区。
③ 变电所应设在供电区负荷中心附近,同时考虑交通、占地、排水及环境条件等要求。
(2)变电所容量根据供电区规划水平年的负荷来确定
① 容载比。容载比即农网内同一电压等级公用供电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的总容量(kva)与其供电负荷(kw)之比。单电源供电的变电所宜按其供电区分别计算。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规定35~110kv变电所的容载比为1.8~2.1。变电所容量选择应满足容载比要求。联网的变电所容量总体达到容载比要求,单电源供电的变电所应分别满足容载比要求。
② 变压器台数。每一变电所一般可设两台主变压器。单台变压器容量宜在下列范围:
 110kv  10mva~50mva
 35kv、66kv 1mva~20mva
容量较小时,可设一台主变,容量较大时可增加主变压器台数,也可缩小供电区增加变电所个数,也可提高变电站电压等级。
3.农网接线方式和线路路径选择
(1)高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① 一般地区高压配电网宜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但应考虑扩建成环式电网的可能性。
②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压配电网宜建成环网接线方式,并有两个以上的电源点。当一条线路或一台主变计划检修或计划停员时,应保证向所有用户正常供电。应满足供电安全n-1准则。
③ 县城电网应逐步建成单回线环网接线方式,至少有两座35kv及以上电压的变电所为其供电,应满足供电安全n-1准则。
(2)中压配电网的接线方式
① 一般地区10kv中压配电网宜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
② 县城10kv主干线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开发区等重要负荷区的10kv主干线宜采用环网建设、开环运行的接线方式。
(3)中、小型发电厂供电为主的农网与大电网的连接
以小型发电厂为主的农网,当采用110kv线路与大电网连接时,宜采用一点连接,连接点选在变电所,连接点同时为解列点。中、小型发电厂与农网相联时,应在变电所实现联网,并选好解列点。
(4)线路路径选择
在变电所布点和接线方式确定后,对于新建线路应选择合理的路径。可在电网图上选线,也宜进行必要勘察,并与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协商,以便规划能顺利实施。
线路路径选择的具体要求可参考有关设计规程的详细介绍。
4.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一般说来,导线截面的选择与机械强度、热稳定、电压损耗和电晕等因素有关。另外,导线截面的选择还需考虑经济因素。
农网中选择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常用的方法是: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并进行电压损耗、机械强度和发热校验。
(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选择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考虑的经济问题,重要是建设线路的投资和建成后以电能损耗费为主的年运行费用。显然,导线截面越大、投资越高、损耗则越低。使年费用最小的导线截面称为经济截面,与其对应的电流密度,即为经济电流密度。经济电流密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可由工程设计手册中的曲线查得。
根据经济电流密度按下式计算导线截面: 
式中s—导线经济截面(mm2)
imax—线路正常运行时的规划最大负荷电流,在环网接线方式中,不考虑电网故障运行状态转移到本线路上负荷电流,但在发热校验时必须考虑转移电流(a);
j—经济电流密度,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由工程设计手册查出(a/mm2)。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与其接近的标准截面。
(2)电压损耗校验
在规划中电压损耗的计算可以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因此电压损耗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δu—电压损耗百分值(%);
p—各线段上的有功功率(kw);
q—各线段上的无功功率(kvar);
r、x—各线段上的电阻和电抗(ω);
un—线路额定电压(kv)。
各级线路电压损耗应控制在下列范围:
35~110kv线路: 7%~5% ; 10kv线路: 3%~5% ; 0.38kv线路: 7% 。
(3)导线的发热校验
架空导线应进行长时热平衡校验。做法是校验导线长期发热的载流量。有关规程规定,进行这种校验时,铝线、钢芯铝线的允许温度一般取70℃。按此规定并取导线周围环境温度为25℃时,各种导线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如表1所示。
校验时,必须满足下式:
imax≤iyk
式中 imax—线路中可能通过的最大电流,应考虑电网故障时本线路增加的负荷电流(a);
 iy—导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a);
 k—环境温度修正系数,见表2。
表1 导线长期允许载流量(a)
lj规格
50
70
95
120
150
185
210
240
300
允许载流量
231
291
351
410
466
534
584
634
731
lgj规格
50/8
50/30
70/10
70/40
95/15
95/25
95/55
120/7
120/20
允许载流量
234
250
289
307
357
361
378
408
407
lgj规格
120/25
120/70
150/8
150/20
150/25
150/35
185/10
185/25
185/30
允许载流量
425
440
463
469
478
478
539
552
543
表2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修正系数
环境温度 –5
0
5
10
15
20
修正系数 1.29
1.24
1.20
1.15
1.11
1.05
环境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修正系数 1.00
0.94
0.88
0.81
0.74
0.67
(4)架空线路的最小导线截面
过去所用的最小导线截面是从机械强度考虑导线的机械负载能力而确定的。
目前的有关标准,则从电网的发展出发,考虑导线的负载能力,不使线路过快地更换导线,而规定了最小导线截面。这个最小导线截面远大于机械强度意义的最小导线截面。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到则规定的最小导线截面不宜小于下列值:
110kv线路:150~185mm2
35、66 kv线路:70~95mm2
10 kv线路:70mm2
(5)电晕校验
110kv线路导线外径大于8mm以上时可不做电晕校验。
依据上述步骤可形成若干个电网规划方案,并绘制出地理接线图,最后进行经济比较选择出推荐方案。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