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愿快乐如约而至,诺博祝大家冬至快乐!
12月21日,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自冬至起阳气回升,属于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同时象征新生命的开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注重饮食健康,为踏入明年的虎年打好基础。
冬至又称冬节或贺冬,古时形容「冬至一阳生」意思指冬至来到,春天就不远,寓意新一年快将到来。在春秋时代,从观测太阳定出了冬至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制订,可见它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
在冬至之日,不妨一起走进传统文化,来看看南北文化差异!
北方习俗
节气:冬至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的节日饭。
为了庆祝而吃的饺子,而不同的饺子馅则有着不同的寓意:
芹菜馅
芹和勤的读音相同,因此有着勤劳,务实的寓意,并且勤也有着频繁的意思,芹菜的读音类似勤财,有着源源不断的财富的意思。
韭菜馅
韭菜的读音类似于久财,因此有着长长久久的财富的寓意,韭的本身读音类似于久,就有长长久久的意思。
白菜馅
白菜有着类似百财的读音,因此有着百样财富的寓意,也有着白头偕老的祝福。
牛肉馅
牛有着牛气冲天的意思,并且股市中还有牛市的说法,所以有着牛气十足的寓意。
南方习俗
节气:冬至
吃汤圆
在南方,冬至这天一般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而冬至吃汤圆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据史料上面记载,明清时候,人们在冬至这天要做“粉圆”或者又叫“做粉糯米为丸”,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汤圆。而汤圆做好了之后,首先要祭祀祖先,然后才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又叫“添岁”,因此民间又有吃了汤圆大一岁这个说法。
一年的时光只剩下最后的一抹,回望走过的路,经历的事,虽然有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不必惆怅,只要竭尽全力做好自己,为梦想而努力就好,因为生活不会辜负任何一份热情和付出,在这个厚重的季节里,整理好心绪,再接再厉,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感念生命的坚韧和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