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针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多时候在受到侵犯之后会按照规定提起诉讼,那么你知道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
(一)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即权利人丧失了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
(二)诉讼时效消灭胜诉权,而不消灭起诉权。
(三)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民事实体权利。权利人基于民事法律关系而享有的民事权利(实体权利)仍然存在,所以,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后自愿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依然有权受领并受法律保护。
二、借款出具欠条诉讼时效怎么认定
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我国《民法典》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对于借条或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的起点好确定,诉讼时效期间应从约定的还款日期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对于借条上未注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的起点的确定现也已比较明确。
对于没有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的20年内不主张权利,则就丧失了诉讼时效。
三、关于诉讼时效届满后能否再中断案件
诉讼时效届满后不能中断案件。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的相关知识,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为债务人获得时效经过的抗辩权,债权人可能会因此丧失胜诉权。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