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四川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地区高寒草地面积共有83.72 万 hm², 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35% , 是岷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草地退化和沙化状况十分严峻。 据报道 ,2000 年四川省退化草地面积达 703 万 hm²,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 49.7%。 草原沙化面积达 18.8 万 hm², 占可利用草原的 1.3% , 并以每年 1.3 万 hm²的速度扩张。 为了抑制高寒草地整体退化的趋势, 川西北牧区相继实施了围栏封育和人工草地建设等保护工程, 在春季翻耕也是人工草地建设中采取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本研究以川西北牧区以 3 种不同管理类别草地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围栏和翻耕等措施对天然放牧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并且采集土样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仪的运行, 以期为制定科学的草场管理措施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人类对草地的不同利用和管理措施, 不仅会直接导致地上自然植被发生相应变化, 同时还深刻影响着地下土壤的化学特性。
在本研究中,围栏封育和翻耕等人工措施的运用,使得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显着上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的含量, 其中围栏措施效果更加明显。围栏能消除人为的干扰,养分处于封闭的循环中,会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 随着植被的恢复,其覆盖作用不仅使表层土壤免遭风蚀,植被降低风速的功能也使得富含有机质的粉粒和黏粒被截获, 为地上植被提高更多的养分。草地翻耕后,伴随草地土壤的疏松,有机质常被吹蚀,氮、磷养分随之损失。翻耕使得土壤空隙度和通透性增强, 土壤的矿化作用和淋溶作用也增强,导致了有机质的矿化损失和 no3--n 淋溶损失,减少了土壤中养分的积累。翻耕会破坏高寒草地固有的生草层, 使其下面沙质基底成为草地沙化的主要物质来源, 同时考虑到翻耕耗费的人力财力成本较高, 因此建议在高寒地区的人工草地的建设中慎重选择翻耕措施而宜选择围栏封育。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