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关于spring中的注解总结和简单应用介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controller标识一个该类是spring mvc controller处理器,用来创建处理http请求的对象.
1@controller2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3 @requestmapping(/test)4 public string test(map1384ae87b3aa4d7618d5d6d4b582a21b map){56 return hello;7 }8}
2. @restcontrollerspring4之后加入的注解,原来在@controller中返回json需要@responsebody来配合,如果直接用@restcontroller替代@controller就不需要再配置@responsebody,默认返回json格式。
1@restcontroller2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3 @requestmapping(/test)4 public string test(map1384ae87b3aa4d7618d5d6d4b582a21b map){56 return hello;7 }8}
3. @service用于标注业务层组件,说白了就是加入你有一个用注解的方式把这个类注入到spring配置中
4. @autowired用来装配bean,都可以写在字段上,或者方法上。
默认情况下必须要求依赖对象必须存在,如果要允许null值,可以设置它的required属性为false,例如:@autowired(required=false)
5. @requestmapping类定义处: 提供初步的请求映射信息,相对于 web 应用的根目录。
方法处: 提供进一步的细分映射信息,相对于类定义处的 url。
用过requestmapping的同学都知道,他有非常多的作用,因此详细的用法
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专门讲述,请关注公众号哦,以免错过。
6. @requestparam用于将请求参数区数据映射到功能处理方法的参数上
例如
1public resp test(@requestparam integer id){2 return resp.success(customerinfoservice.fetch(id));3 }
这个id就是要接收从接口传递过来的参数id的值的,如果接口传递过来的参数名和你接收的不一致,也可以如下
1public resp test(@requestparam(value=course_id) integer id){2 return resp.success(customerinfoservice.fetch(id));3 }
其中course_id就是接口传递的参数,id就是映射course_id的参数名
7. @modelattribute使用地方有三种:
1. 标记在方法上。
标记在方法上,会在每一个@requestmapping标注的方法前执行,如果有返回值,则自动>将该返回值加入到modelmap中。
a.在有返回的方法上:
当modelattribute设置了value,方法返回的值会以这个value为key,以参数接受到的值作为value,存入到model中,如下面的方法执行之后,最终相当于 model.addattribute(user_name, name);假如 @modelattribute没有自定义value,则相当于
model.addattribute(name, name);
1@modelattribute(value="user_name")2 public string before2(@requestparam(required = false) string name, model model) {3 system.out.println("进入了2:" + name);4 return name;5 }
b.在没返回的方法上:
需要手动model.add方法
1 @modelattribute2 public void before(@requestparam(required = false) integer age, model model) {3 model.addattribute("age", age);4 system.out.println("进入了1:" + age);5 }
我们在当前类下建一个请求方法:
1@requestmapping(value="/mod") 2 public resp mod( 3 @requestparam(required = false) string name, 4 @requestparam(required = false) integer age, 5 model model){ 6 system.out.println("进入mod"); 7 system.out.println("参数接受的数值{name="+name+";age="+age+"}"); 8 system.out.println("model传过来的值:"+model); 9 return resp.success("1");10 }
在浏览器中输入访问地址并且加上参数:
http://localhost:8081/api/test/mod?name=我是小菜&age=12
最终输出如下:
1进入了1:40
2进入了2:我是小菜
3进入mod
4参数接受的数值{name=我是小菜;age=12}
5model传过来的值:{age=40, user_name=我是小菜}
2. 标记在方法的参数上。
标记在方法的参数上,会将客户端传递过来的参数按名称注入到指定对象中,并且会将这个对象自动加入modelmap中,便于view层使用.
我们在上面的类中加入一个方法如下
1@requestmapping(value="/mod2") 2 public resp mod2(@modelattribute("user_name") string user_name, 3 @modelattribute("name") string name, 4 @modelattribute("age") integer age,model model){ 5 system.out.println("进入mod2"); 6 system.out.println("user_name:"+user_name); 7 system.out.println("name:"+name); 8 system.out.println("age:"+age); 9 system.out.println("model:"+model);10 return resp.success("1");11 }
在浏览器中输入访问地址并且加上参数:
http://localhost:8081/api/test/mod2?name=我是小菜&age=12
最终输出:
1进入了1:402进入了2:我是小菜3进入mod24user_name:我是小菜5name:我是小菜6age:407model:{user_name=我是小菜,
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indingresult.user_name=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eanpropertybindingresult: 0 errors, name=我是小菜, 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indingresult.name=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eanpropertybindingresult: 0 errors, age=40, 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indingresult.age=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eanpropertybindingresult: 0 errors}
从结果就能看出,用在方法参数中的@modelattribute注解,实际上是一种接受参数并且自动放入model对象中,便于使用。
8. @cacheable用来标记缓存查询。可用用于方法或者类中,
当标记在一个方法上时表示该方法是支持缓存的,
当标记在一个类上时则表示该类所有的方法都是支持缓存的。
参数列表参数解释例子
value 名称 @cacheable(value={”c1”,”c2”}
key key @cacheable(value=”c1”,key=”#id”)
condition 条件 @cacheable(value=”c1”,condition=”#id=1”)比如@cacheable(value="usercache") 标识的是当调用了标记了这个注解的方法时,逻辑默认加上从缓存中获取结果的逻辑,如果缓存中没有数据,则执行用户编写查询逻辑,查询成功之后,同时将结果放入缓存中。但凡说到缓存,都是key-value的形式的,因此key就是方法中的参数(id),value就是查询的结果,而命名空间usercache是在spring*.xml中定义.
1@cacheable(value="usercache")// 使用了一个缓存名叫 accountcache 2public account getuserage(int id) { 3 //这里不用写缓存的逻辑,直接按正常业务逻辑走即可,4 //缓存通过切面自动切入 5 int age=getuser(id); 6 return age; 7}
9. @cacheevict用来标记要清空缓存的方法,当这个方法被调用后,即会清空缓存。 @cacheevict(value=”usercache”)
参数列表参数解释例子
value 名称 @cachevict(value={”c1”,”c2”}
key key @cachevict(value=”c1”,key=”#id”)
condition 缓存的条件,可以为空
allentries 是否清空所有缓存内容 @cachevict(value=”c1”,allentries=true)
beforeinvocation 是否在方法执行前就清空 @cachevict(value=”c1”,beforeinvocation=true)
10. @resource@resource的作用相当于@autowired
只不过@autowired按bytype自动注入,
而@resource默认按 byname自动注入罢了。
@resource有两个属性是比较重要的,分是name和type,spring将@resource注解的name属性解析为bean的名字,而type属性则解析为bean的类型。所以如果使用name属性,则使用byname的自动注入策略,而使用type属性时则使用bytype自动注入策略。如果既不指定name也不指定type属性,这时将通过反射机制使用byname自动注入策略。
@resource装配顺序:
如果同时指定了name和type,则从spring上下文中找到唯一匹配的bean进行装配,找不到则抛出异常
如果指定了name,则从上下文中查找名称(id)匹配的bean进行装配,找不到则抛出异常
如果指定了type,则从上下文中找到类型匹配的唯一bean进行装配,找不到或者找到多个,都会抛出异常
如果既没有指定name,又没有指定type,则自动按照byname方式进行装配;如果没有匹配,则回退为一个原始类型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则自动装配;
11. @postconstruct用来标记是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执行这个方法。用来修饰一个非静态的void()方法
也就是spring容器启动时就执行,多用于一些全局配置、数据字典之类的加载
被@postconstruct修饰的方法会在服务器加载servlet的时候运行,并且只会被服务器执行一次。postconstruct在构造函数之后执行,init()方法之前执行。predestroy()方法在destroy()方法执行执行之后执
12. @predestroy被@predestroy修饰的方法会在服务器卸载servlet的时候运行,并且只会被服务器调用一次,类似于servlet的destroy()方法。被@predestroy修饰的方法会在destroy()方法之后运行,在servlet被彻底卸载之前
13. @repository用于标注数据访问组件,即dao组件
14. @component泛指组件,当组件不好归类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注解进行标注
15. @scope用来配置 spring bean 的作用域,它标识 bean 的作用域。
默认值是单例
singleton:单例模式,全局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prototype:原型模式,每次获取bean的时候会有一个新的实例
request:request表示该针对每一次http请求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同时该bean仅在当前http request内有效
session:session作用域表示该针对每一次http请求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ean,同时该bean仅在当前http session内有效
global session:只在portal应用中有用,给每一个 global http session 新建一个bean实例。
16. @sessionattributes默认情况下spring mvc将模型中的数据存储到request域中。当一个请求结束后,数据就失效了。如果要跨页面使用。那么需要使用到session。而@sessionattributes注解就可以使得模型中的数据存储一份到session域中
参数:
names:这是一个字符串数组。里面应写需要存储到session中数据的名称。
types:根据指定参数的类型,将模型中对应类型的参数存储到session中
value:和names是一样的。
1@controller 2@sessionattributes(value={"names"},types={integer.class}) 3public class scopeservice { 4 @requestmapping("/testsession") 5 public string test(map<string,object> map){ 6 map.put("names", arrays.aslist("a","b","c")); 7 map.put("age", 12); 8 return "hello"; 9 }10}
17. @required适用于bean属性setter方法,并表示受影响的bean属性必须在xml配置文件在配置时进行填充。否则,容器会抛出一个beaninitializationexception异常。
18. @qualifier当你创建多个具有相同类型的 bean 时,并且想要用一个属性只为它们其中的一个进行装配,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 @qualifier 注释和 @autowired 注释通过指定哪一个真正的 bean 将会被装配来消除混乱。
以上就是spring中的注解总结和简单应用介绍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