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LED照明智能化成大势所趋

“未来十年将是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同步发展、茁壮成长的十年。”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企业界、高校和政府携手,一定能够探索出物联网及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途径。在未来的创新发展中,led照明无论在技术、产业以及商业模式上都不能落后。绿色照明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智能化也成为半导体照明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在led照明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在创新机制上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对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发展,他给出了几点建议:从技术上来讲,从新材料到新器件、新技术、新应用仍需继续推动,做好工作;从产业的角度讲,要统一规划,加强联合,创新商业模式,使led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led为智能照明而生”,这是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固态照明亚太区高级应用技术经理陈文成总结出的led异于传统光源最突出的特点。陈文成以led隧道灯在上海长江隧道和人民路隧道的实际应用举例说,在早期使用led灯具的上海几条隧道中,不同厂商生产的led隧道灯形式多样,因此灯具外形尺寸、光通量、配光设计、功率均有差异,无法实现兼容性互换。此外,非标准的驱动电源和厂商自行设计的调光控制系统不仅给隧道照明的维护带来很大的不便,更影响了隧道业主和养护单位使用led照明的积极性。鉴于这些弊端,在此后的工程应用中,企业和隧道业主共同改进,在上海大连路隧道照明led照明节能改造工程中实现了光源可替换式以及光源模块化的突破,同时开发了适合隧道led照明的、公开的智能控制通信协议——lcp-sh协议。
值得高兴的是,在业内企业和隧道业主的共同推进下,目前,在《上海市隧道led照明应用与技术指导意见》基础上升级完善的《隧道led照明应用技术规范》已通过审核,被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将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上海隧道led照明已全面进入成熟的“标准化的光源可替换和智能控制时代”,填补了国内在不同厂商间led隧道灯互换性及智能控制系统标准化方面的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