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它是最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ascii第一次以规范标准的类型发表是在1967年,最后一次更新则是在1986年,到目前为止共定义了128个字符。
ascii码的表达方式
ascii 码使用指定的7 位或8 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 或256 种可能的字符。标准ascii 码也叫基础ascii码,使用7 位二进制数(剩下的1位二进制为0)来表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0 到9、标点符号,以及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特殊控制字符。其中:
0~31及127(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信专用字符(其余为可显示字符),如控制符:lf(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bs(退格)、bel(响铃)等;通信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ascii值为8、9、10 和13 分别转换为退格、制表、换行和回车字符。它们并没有特定的图形显示,但会依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对文本显示有不同的影响 。
相关推荐:《python视频教程》
32~126(共95个)是字符(32是空格),其中48~57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65~90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其余为一些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同时还要注意,在标准ascii中,其最高位(b7)用作奇偶校验位。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在代码传送过程中用来检验是否出现错误的一种方法,一般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奇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奇数,若非奇数,则在最高位b7添0;偶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偶数,若非偶数,则在最高位b7添1 。
后128个称为扩展ascii码。许多基于x86的系统都支持使用扩展(或“高”)ascii。扩展ascii 码允许将每个字符的第8 位用于确定附加的128 个特殊符号字符、外来语字母和图形符号 。
常见ascii码的大小规则:0~9
1)数字比字母要小。如 “7”<“f”;
2)数字0比数字9要小,并按0到9顺序递增。如 “3”<“8” ;
3)字母a比字母z要小,并按a到z顺序递增。如“a”<“z” ;
4)同个字母的大写字母比小写字母要小32。如“a”<“a” 。
几个常见字母的ascii码大小: “a”为65;“a”为97;“0”为 48 。
以下代码用于实现ascii码与字符相互转换:
# 用户输入字符 c = input("请输入一个字符: ") # 用户输入ascii码,并将输入的数字转为整型 a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ascii码: ")) print( c + " 的ascii 码为", ord(c)) print( a , " 对应的字符为", chr(a))
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
请输入一个字符: a请输入一个ascii码: 101a 的ascii 码为 97101 对应的字符为 e
以上就是python如何把ascii转换为字符的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