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是什么硬盘啊,电脑硬盘是什么

1,电脑硬盘是什么2,硬盘是电脑的是什么3,怎么区分电脑里面的cde盘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4,电脑硬盘是什么1,电脑硬盘是什么 硬盘就是电脑上存储数据的一个存储介质
2,硬盘是电脑的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给存储系统文件与软件文件提供的空间存一些你需要长期存储的东西 也称外存储器外存储器
3,怎么区分电脑里面的cde盘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 右键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看你的磁盘0和磁盘1,看容量和名称能看出来,然后看上面的分区的驱动器号,c,d,e盘你记住了,固态硬盘的分区不就看出来了在计算机管理窗口里打开磁盘管理,即可区分。具体步骤如下:1. 可以从电脑的启动速度快慢,就可大致判断出硬盘类型。如windows系统下,20秒以下进入桌面,多为ssd硬盘啦。若15秒之内完成,必是ssd硬盘。2. 也可以通过更改磁盘名称来实现,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打开磁盘管理,可以获得电脑上所有硬盘的分区配置,根据分区配置,确定计算机中显示的每个盘符分别是哪个硬盘上的分区。3. 打开计算机窗口,在相应的盘符上点右键,选择重命名菜单,给分区更改一个有前缀的名称。比如c盘是ssd上的第一个分区,f盘是机械硬盘上的第一个分区,那么就可以将c盘重命名为类似“ssd1_p1_win7”,f盘重命名为类似“hdd1_p1_资料”的名称,前缀的第一部分标明硬盘类别和编号,第二部分标明该硬盘上的分区编号,第三部分标明分区的用途,清晰明了,一看便知。4. 拓展:硬盘是指物理上的数据存贮介质,即我们从电子市场商家手中购买的那个有巴掌大小、约 2 公分厚的黑颜色的家伙。而 c:盘、d:盘、e:盘等,是为了数据管理的需要,用分区软件将物理硬盘划分的逻辑上的区块,用c:、d:、e: 等进行区分。一个硬盘划分几个分区、每个分区多大容量与操作系统等有一定的关系。
4,电脑硬盘是什么 储存你电脑里所有数据的 内存条是提取数据的 如果说硬盘是仓库的话 内存条就是公路 呵呵 比喻还恰当吧?什么是硬盘 内存ram特点是读写速度较快,但是停电之后内容就全丢失了,这就需要另一种存储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等。 硬盘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存储器,它好比是数据的外部仓库一样。电脑除了要有“工作间”,还要有专门存储东西的仓库。硬盘又叫固定盘,由金属材料涂上磁性物质的盘片与盘片读写装置组成。这些盘片与读写装置(驱动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盘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类硬盘还可以通过并行口连接,作为一种方便移动的硬盘。 硬盘的存储速度比起内存来说要慢,但存储量要大得多,存储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来表示,1gb=1024mb。目前,家用电脑的硬盘的大小有60gb、80gb、120gb等。 硬盘的性能指标解析: 1.硬盘的转速(spindle speed) 硬盘转速就是指硬盘主轴电机的转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rpm),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硬盘的转速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转速的提高也带来了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噪声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2.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rate) dtr(data transferrate) 数据传输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transfer rate,又称突发传输速率)和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两种,我们常常说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着这块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理论值是100mb/s,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而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块硬盘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指的是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具体如何分析一个硬盘的dtr曲线我们会在后文的测试过程中进行说明。 注:在一些官方资料中大家常常会发现两种不同的单位,一种是mb/s,一种是mbit/s,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换算关系(1b=8bit)来进行换算,比如说文档中说明内部数据传输率为570mbit/s,这里就不能把570简单的除以8来进行换算,因为这个570mbit中有很多bit是一些辅助信息,简单的除以8得出的数值和其真实性能并不能等同。当然,持续数据传输率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也就是上图中的“27 to 44”这部分数据,不过并不是每一个硬盘厂家都会给出这项数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测试来分析了。 3.硬盘缓存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读数据的过程是将要读取的资料存入缓存,等缓存中填充满数据或者要读取的数据全部读完后再从缓存中以外部传输率传向硬盘外的数据总线。可以说它起到了内部和外部数据传输的平衡作用。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8mb和2mb两种。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现在的多数硬盘都是采用的回写式。 4.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从硬盘接到相应指令开始到磁头移到指定磁道为止所用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这是硬盘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和后面要谈到的平均访问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柱面切换时间(也称磁道切换时间,cylinder switch time或者track to track time) 它指的是两个相邻的柱面进行切换所用的时间,具体到磁道上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动到相邻的磁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6. 全程寻道时间(full stroke seek time) 指的是磁头从最外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内圈磁道上方(或者从最内圈磁道上方移动到最外圈磁道上方)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 time) 它指的是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还需要多少时间指定的(即要读取或者写入的)扇区才会转到磁头下进行读取或者写入的相关操作,很明显这个时间和盘片的转速有关,平均潜伏期一般指盘片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单位为毫秒(ms)。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换算出硬盘转速和平均潜伏期的一一对应关系。 换算公式为:(60/硬盘转速×2)×1000=平均潜伏期 可以计算出来,5400转 5.556ms,7200转 4.167ms和10000转 3ms 8.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这项指标在官方技术文档中一般不会出现,它指的是从相应的读或者写指令发出开始到有指定的扇区转到磁头下等待进行读取或者写入(也有的称为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所用的时间)为止的这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平均访问时间约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期之和(严格定义中还包括一些指令处理时间,但一般忽略不计)。其单位也为毫秒(ms),它的值我们可以利用hdtach 2.61和winbench 99v2.0测试出来。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