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菊花锈病防治

1、症状:菊花上可发生以下三种锈病。
黑色锈病:多在叶背形成褐色疱状突起(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后期生黑褐色冬孢子堆。
白色锈病:在叶背产生灰白色至淡褐色疱斑。重病植株整个叶片布满锈斑,导致叶片早枯。
褐色锈病:夏孢子堆多生于叶正面,橙黄色.长期留于表皮下,以后开孔。
2、病原菌
黑色锈病:pucciniachrysanthemiroze
白色锈病:pucciniahorianaphenn
褐色锈病:phakopsoraartemisiaehirat
3、发病规律:
黑色锈病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丝在病株上越冬.病菌在16~27oc之间发生侵染,一般冷凉地区发病较多。白色锈病病菌在植株芽内越冬,次年春侵染新长出的幼苗.温暖多雨有利于发病.菊花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4、防治方法
(1)选无病植株作繁殖材料。
(2)种植地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通风透光。植株密度适当,不过量施氮肥。
(3)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烧毁;开花结束后.清除病株。
(4)发病期间.可喷洒波尔多液、粉锈宁、萎锈灵等药剂.每隔10—15天喷1次;代森锌、百菌清等药剂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疫病类
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主要引起植物花、果、叶部组织的快速坏死和腐烂。高湿是影响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