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里transform变形这个属性有点学习难度,尤其在css3里加上了3d效果之后,2维变3维学习成本更是成倍提高。为什么设计师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因为对页面效果爱的深沉。本篇就介绍一下transform。(擎天柱:autobot transform!)
transform本质上是一系列变形函数,分别是translate位移,scale缩放,rotate旋转,skew扭曲,matrix矩阵。戒骄戒躁,我们一个个讲。
前置属性: transform-origin transform-style perspective perspective-origin backface-visibility 2d变形: translate scale rotate skew matrix 3d变形: translate3d scale3d rotate3d matrix3d 层级影响 前置属性 transform-origin 用于指定元素变形的中心点。默认中心点就是元素的正中心,即xyz轴的50% 50% 0处。可以通过该属性改变元素在xyz轴的中心点,正值表示正向位移,负值表示负向位移。(xyz轴的正向分别是往右,往下,靠近用户眼睛。反之为反向)
表示2维的x-offset/y-offset可以设px值也可以设%百分比,也可设top / right / bottom / left / center等keyword。表示3维的z-offset只能设px值,不能设%百分比,也没有keyword。
默认中心点在元素正中心,因此关键字top等价于top center等价于50% 0%(x轴仍旧留在50%处,y轴位移到0%处)。同理各关键字例如right等价于right center等价于100% 50%,不多赘述。
一图胜千言:为图片设置不同的中心点后,看它们旋转,扭曲,缩放的效果。例如图1表头的第一行center表示transform-origin: center。第二行rotate(30deg);表示transform: rotate(30deg);。
另外transform-origin指定变形中心点对translate位移没有影响。translate位移始终相对于元素正中心进行位移,有怀疑精神的可以自己试一下。
transform-style 这个属性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值flat和preserve-3d。用于指定舞台为2d或3d,默认值flat表示2d舞台,所有子元素2d层面展现。preserve-3d看名字就知道了表示3d舞台,所有子元素在3d层面展现。注意,在变形元素自身上指定该属性是没有用的,它用于指定舞台,所以要在变形元素的父元素上设置该属性。设定后,所有子元素共享该舞台。一图胜千言:
.div1 { float: left; background-color: red; transform: perspective(200px) rotatey(45deg);}.div1 img{ transform: translatez(16px);}.p3d {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两图唯一的区别是:右图的父div上设了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因此呈现了3d效果。左图的父div没有设transform-style默认是flat,因此元素不会在z轴展开(translatez(16px)失效),只能呈现2d效果。
另外如果同时设了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和overflow: hidden;,3d效果将失效,等价于transform-style: flat;。如果你发现3d效果没有像预想地那样出现,可以检查一下(包括祖先元素)是否有overflow: hidden;,该属性将flatten everything…
perspective 指定3d的视距。默认值是none表示无3d效果,即2d扁平化。上面例子代码里其实已经用到过该属性了。介绍它之前,先借用rotatex / rotatey / rotatez来明确一下xyz轴坐标的基本概念。一图胜千言,依次是rotatex轴旋转,rotatey轴旋转,rotatez轴旋转:
.x { transform: perspective(200px) rotatex(60deg);}.y { transform: perspective(200px) rotatey(60deg);}.z { transform: perspective(200px) rotatez(60deg);}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烤羊肉串就是x轴旋转,钢管舞就是y轴旋转,彩票转盘就是z轴旋转。上面z轴只是一个点,想象一下就能明白,该点其实是一根垂直于屏幕的线,而perspective视距就是该线从屏幕到用户眼睛的距离。
实现3d的关键就是要有perspective视距,如果将上述代码中perspective(200px)去掉,效果如下:
除了z轴旋转不受影响外,xy轴虽然还在旋转,但失去了3d效果,是2d扁平化的旋转。原因就是因为不设perspective的话,其默认值为none,没有视距没有3d。
perspective只能设px值,不能设%百分比。值越小表示用户眼睛距离屏幕越近,相当于创建一个较大的3d舞台。反之,值越大表示用户眼睛距离屏幕越远,相当于创建一个较小的3d舞台。这很容易理解,离的越近东西看起来越大,离的越远东西看起来越小。但具体该怎么设呢?借用w3c的图配合translatez来帮助理解视距。
图中d就是perspective视距,z就是translatez轴的位移。z轴正向位移时,3d舞台将放大。反之,z轴负向位移时,3d舞台将缩小。上图z是d的一半,因此3d舞台上的元素将是原来的2倍。下图z同样是d的一半,但由于是负值,所以3d舞台上的元素将缩小三分之一。实际试试:
.divsp { display: inline-block; border: 1px blue dashed; margin-left: 30px; perspective: 100px;}.z1 { transform: translatez(-75px);}.z2 { transform: translatez(0px);}.z3 { transform: translatez(25px);}.z4 { transform: translatez(101px);}
4张图的视距都是100px,表示4张图的3d舞台距离你的眼睛100px。我们从右往左来理解。图4的translatez(101px)看到图片消失了,因为3d舞台距离你眼睛100px,而图片从舞台往z轴正向位移101px,图片到了你脑袋后面自然什么都看不见。如果设成translatez(100px),相当于图片紧贴着你的眼睛,所以全屏都是图片。图3的translatez(25px),原始图片为75px,放大后的图片为100px。这是道初中数学题,你可以画一个底边是75px(图片原始尺寸),高是75px(视距100px-z轴位移25px=75px)的等腰三角形,然后高扩展到100px,底边将等比例扩大3分之1至100px。图2的translatez(0px)表示z轴没有位移,因此仍旧是原始大小。图4的translatez(-75px),同样是道初中数学题,原始图片为75px,缩小到42.85px,再看看上面w3c的图理解一下,很容易算出来。
仔细看代码的可以看出来,上面介绍xyz轴旋转时是直接在变形元素img上指定的transform: perspective(200px) rotatex(60deg);。而上面的代码是给变形元素img的父div指定perspective: 100px;。你可以理解为前一种方式是perspective()函数,后一种方式是perspective属性。两种指定方式是有区别的:
前者perspective()函数指定只针对当前变形元素,需要和transform其他函数一起使用,仅表示当前变形元素的视距。 后者perspective属性指定用于3d舞台,即3d舞台的视距,里面的子元素共享这个视距 perspective-origin 设置视距的基点,看w3c的图就能明白
基点默认值是50% 50%即center,表示视距基点在中心点不进行任何位移。你可以让基点在xy轴上进行位移,产生上图那样的效果。注意该属性同样应该定义在父元素上,适用于整个3d舞台。它需要和perspective属性结合着一起用。效果如下图:
.td1 {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 perspective: 200px; perspective-origin: center;}
为节约篇幅,只贴出来图1的3d舞台的配置,其余8图只需根据表头修改perspective-origin即可。根据上面9宫格图就比较容易理解perspective-origin视距基点的意思了。默认值50% 50%即center表示眼睛在舞台正中心。然后根据xy轴的位移量,或关键字left(等价于x轴0%)等,调整眼睛看3d舞台的位置。
backface-visibility 用于是否可以看见3d舞台背面,默认值visible表示背面可见,可以设成hidden让背面不可见。通常当旋转时,如果不希望背面显示出来,该属性就很有用,设成hidden即可。一图胜千言:
.stage{ float: left; margin: 5px; perspective: 200px;}.container { transform-style: preserve-3d;}.image { backface-visibility: hidden;}.front {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 1;}.back { transform: rotatey(180deg);}.stage:nth-child(1)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0deg); }.stage:nth-child(2)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30deg); }.stage:nth-child(3)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60deg); }.stage:nth-child(4)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90deg); }.stage:nth-child(5)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120deg); }.stage:nth-child(6)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150deg); }.stage:nth-child(7) .container{ transform: rotatey(180deg); } //为节约篇幅该dom请无脑复制7个
dom结构中就能看出,是两张图片(一正一反)叠在了一起。由于变形元素img设了backface-visibility: hidden;,当y轴旋转超过90度时(y轴旋转正好90度时,正中间图4为一片空白,就像丁字裤在视线里消失了^_^),正面的图片将不可见,底下的背面图片显示出来了。如果将img的backface-visibility属性去掉(默认为visibility),效果如下图。y轴旋转超过90度时,将显示正面的图片的背部(所谓背部对屏幕来说其实就是图片矩阵的x轴值取反):
至此5个前置属性介绍完毕。它们多用于3d场合,因此常见的3d的html结构如下:
//为舞台加上perspective //为容器加上preserve-3d,使容器内元素共享同一个3d渲染环境 //为元素加上transform效果
2d变形 2d变形有translate位移,scale缩放,rotate旋转,skew扭曲,matrix矩阵。基本的内容就不细说了,自行参照w3cschool,这里只介绍一些w3cschool上没有讲的内容。
translate位移 translate位移系列中用于2d的有:translate,translatex,translatey
translate位移,类似于position:relative属性。可设单值,也可设双值。正数表示xy轴正向位移,负数为反向位移。设单值表示只x轴位移,y轴坐标不变,例如transform: translate(100px);等价于transform: translate(100px,0);。这点和css中其他单值属性稍有不同,不要误以为单值是x轴和y轴均位移。当然最好还是用双值,如果真的和y轴无关,也请用translatex(100px),虽然效果是一样的,但代码可读性更高。同理如果和x轴无关,可以用transform: translatey(100px);等价于transform: translate(0, 100px);
上面说了效果类似于position:relative属性,但和position语义不同,position用于页面布局,而translate属于transform中的一个系列,用于元素变形。你可能觉得语义不同有什么卵用,效果ok不就行了?就看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效果了。css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将一个属性用在完全违背它原意的场景下,抛开代码可读性不谈,违背原意有时还是会有细微差别的。如结合动画效果时,translate能小于1px过渡,因此动画效果更为平滑。但position最小单位就是1px,动画效果肯定打折扣。另外用translate实现动画时,可以使用gpu,动画的fps更高,而position显然无法享受这个优势。其他如回流和重绘也都有差异。因此如果你在该用translate的地方用了position,今后一些需求变动达不到要求,你也没什么立场可抱怨的了。
scale缩放 scale缩放系列中用于2d的有:scale,scalex,scaley
scale缩放,同样可以设单值和双值。单值时表示x轴和y轴等值缩放。默认值为1,要缩小请设0.01~0.99之间的值,要放大请设超过1的值。例如缩小一倍可以transform: scale(.5);,放大一倍可以transform: scale(2);。效果在最上面介绍transform-origin时图片里已经有了,不多赘述。
如果只想x轴缩放,可以用scalex(.5)相当于scale(.5, 1)。同理只想y轴缩放,可以用scaley(.5)相当于scale(1, .5)。
设双值可以实现x轴y轴不等比例缩放,如transform: scale(.5, 1.5);,原本75*75px的图片变成了37.5*112.5px大小。如左图:
w3cschool上没说的是,scale还能设负数,负数会先将元素反转再缩放,如transform: scale(-.5, -1.5);,效果见上面右图。为何反转能理解吧?xy轴像素矩阵各值取反后,效果等价于反转。当然你同样可以用rotate实现反转。
rotate旋转 rotate旋转系列中用于2d的有:rotate
rotate旋转,比较简单,只能设单值。正数表示顺时针旋转,负数表示逆时针旋转。如transform: rotate(30deg);,效果在最上面介绍transform-origin时图片里已经有了,不多赘述。(注意和上面不同,在2d层面上没有rotatex / rotatey,它俩和rotatez都是3d旋转)
skew扭曲 skew扭曲系列中用于2d的有:skew,skewx,skewy
skew扭曲可以设单值和双值。单值时表示只x轴扭曲,y轴不变,如transform: skew(30deg);等价于transform: skew(30deg, 0);。考虑到可读性,不推荐用单值,应该用transform: skewx(30deg);。skewy表示只y轴扭曲,x轴不变。效果在最上面介绍transform-origin时图片里已经有了,不多赘述。
matrix矩阵 matrix矩阵前面没有直接接触,但却是所有2d变形的本质,上面所有2d变形效果都可以用matrix矩阵来实现。本篇先略过,将它和3d矩阵matrix3d留到下一篇再介绍。
3d变形 3d变形有translate3d位移,scale3d缩放,rotate3d旋转, matrix3d矩阵。(注意skew扭曲是没有3d的)。3d的用法和2d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个z轴的值而已(这不是废话么…)。
translate3d位移 translate3d位移系列中用于3d的有:translate3d,translatez
translate3d(tx,ty,tz),其中tz的z轴长度只能为px值,不能为%百分比。translatez等价于translate3d(0,0,tz)。z轴的值越大表示离眼睛越近,元素就越大,但当值大于perspective视距时元素将消失,因为眼睛无法看见眼睛背后的东西,这在上面介绍perspective时已经介绍过,不再赘述。值越小表示离眼睛越远,元素就越小。实际使用中translatez效果和2d的scale缩放效果非常像,但原理是有区别的,translatez是z轴上位移,而scale是xy轴的缩放。还是那句话,尽量将属性用在符合属性愿意的场合。
scale3d缩放 scale3d缩放系列中用于3d的有:scale3d,scalez
scale3d(sx,sy,sz),其中sz为z轴的缩放比例,取值同sx,sy一样,在0.01~0.99时元素缩小,1时大小不变,大于1时元素变大。scalez等价于scale(1,1,sz)。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使用scale3d或scalez不会有任何效果,需要配合其他属性在3d舞台上才能出现效果,否则z轴的缩放比例根本无法定义。
rotate3d旋转 rotate3d旋转系列中用于3d的有:rotate3d,rotatex,rotatey,rotatez
rotate3d(x,y,z,a)这里多了一个参数a(读音是阿尔法…)表示3d舞台上旋转的角度,而xyz的取值为0~1为各轴的旋转矢量值。rotate3d,rotatex,rotatey,rotatez的效果在上面都有展示,不赘述。
matrix3d矩阵 最后matrix3d矩阵是所有3d变形的本质,上面所有3d变形效果都可以用matrix3d矩阵来实现。本篇先略过,将它和上面的2d矩阵matrix留到下一篇再介绍。
层级影响 现在来看看变形对css层级的影响。说起层级,absolute绝对是层级间的高富帅,见一个睡一个,sorry,是见一个压一个,sorry,是见一个覆盖一个。
//左图//右图
左图因为第一张img具有absolute,完全无视dom结构中的顺序,妥妥地覆盖了第二张img。右图给第二张img设了transform,通常我们会认为scale(1)是废代码,但实际从右图已经看出,由于设立transform,使元素具有了相当于absolute的层级,因此两张img平级了,根据dom中的顺序,后者覆盖了前者。
(这里使用的是scale,你可以改成rotate,skew等,效果都一样。即层级和transform有关,但和具体哪个transform函数无关)
因为absolute和transform平级,你可以调整上面两张img的顺序,这样设了transform的图片会被absolute覆盖。如果你非要让absolute高人一等,可以设z-index:1这样层级会高于transform,达到覆盖效果。
和absolute同系列的relative和fixed也适用上述层级关系。如果你页面上有个fixed广告标签,页面滚动时被transform元素覆盖了,请不要惊讶,试试设一下z-index。
总结 transform变形的用法介绍到这就差不多了。为缩减篇幅,文中代码都省略-ms,-o等前缀,需要浏览器全适应的请自行加上。下一篇matrix/matrix3d会更深入其本质,看看这些变形函数究竟是如何变换坐标位置,显示出各种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