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什么是金瓜贡茶?

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金瓜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
保存下来的一两个清光绪年间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
生产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普洱茶成了贡茶行列中的一员。同时,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进贡茶品中的新宠。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茶”的宫廷美谈。
为了配合贡茶的质和量的控制,明确规定“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普洱茶已风靡全天下。“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普洱茶事业,在此盛极一时。
我们都知道,唐宋时期,或以前多是将各种茶做成饼团茶的,尤其在陆羽《茶经》中,有很详细的记录。明太祖建立明朝,“废团茶而兴散茶”,他认为团茶劳民伤财,是有钱人、贵族享乐的奢侈品,遂以禁产团茶,改做散茶而立法令,杜绝斗茶游戏,以散茶进贡朝廷。然而,普洱茶又如何逃过劫难?仍然保留传统的团茶雄姿,未打碎变成散茶,也真的是无从考证了。历史里的事,成了故事,就让它静静的沉淀在故事里吧。
云南总都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建立贡茶厂,开始普洱茶贡茶的近两百年的生命史。更重的是不但有制造团茶的普洱贡茶,且更设计大小不同的团茶程式。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所以那些五斤大团的贡茶,也称为“人头贡茶”。
用来制造人才贡茶的普洱茶菁,都是一级的芽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成金黄颜色,所以人头贡茶也叫“金瓜贡茶”,或叫“金瓜人头贡茶”。
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一些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
据称,这些普洱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无论是故宫中珍藏的旷世奇珍、还是散落民间的孤版绝版,哪一版的金瓜贡茶,都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
普洱茶金瓜贡茶,我们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有着无限的荣誉和尊贵,但是毫无施政权力,也无法分享其香韵滋味,不就是普洱茶品中的太上皇吗?
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现代恢复的金瓜制法,一样让人领略感受到曾经辉煌的历史云烟,大大小小的金瓜形制,足以让你沉醉其间,玩味无穷。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