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二次曝光》影评:当恐惧吞噬了灵魂

二次曝光是一种摄影技巧,它的原理是让一个被摄物体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多次,呈现出迷幻的瑰丽效果。李玉的新片《二次曝光》截取了这一摄影技术的象征意义,讲述了一个女人所遭遇的两次杀人事件,继而挖掘“心理伤疤”这一电影主题。在该片中,李玉继承了其一贯的颓废气息,植入了心理悬疑片的类型元素,同时呈现出不错的惊悚效果,让我不时地想起法斯宾德的《恐惧吞噬灵魂》。
心理悬疑片是比较考验编剧智力的一个类型,弄不好就会给人一惊一乍、虎头蛇尾的感觉。马丁•西克塞斯的《禁闭岛》、布拉德•安德森的《机械师》、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黑天鹅》都有上好的表现,伍仕贤的《形影不离》也是一部半成功的作品。对于心理悬疑片来说,情节的设定如同博尔赫斯的小说名字——“小径分叉的花园”,编剧需要在观众到达花园的路上设置障碍,将他们引入歧途,也就是“剧情阻断”。可以说,李玉对心理幻觉的这一段落处理得非常好,悬疑性非常强。它使用了传统的心理悬疑片模式——即惊悚行为源于童年记忆,最终把揭示并抚平“心理伤疤”作为故事叙事的终点。
在故事中,女主角宋其生命中面对两起杀人事件:第一起是现在时态,她杀死了抢走自己男朋友的闺蜜。第二起是一个过去时态,她目睹了自己的妈妈被杀。本以为这是一部为爱起杀心的小三题材,没想到,故事发展到宋其开车撞死了警察一段之后,就开始峰回路转。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她的心理幻觉。警察并不存在,杀人不存在,自己的男友与闺蜜的出轨也不存在,甚至自己的男友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同事。通过故事的抽丝剥茧,我们得知,现在时态的杀人是假,而过去时态的杀人是真。
作为一名编剧,最为头疼的事情往往是为角色设定一个职业身份。职业设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故事的走向与影片风格。《二次曝光》把女主角设定为一名整形医院的咨询师,可谓是匠心独运。从浅层意义来说,整形涉及到肉体的创痛,会从视觉引发心理上的惊悚,如果从深层次理解,整形医生的身份将会传达出这样的意义——整形只能改变一个人的面容,却无法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心,而宋其真正需要拯救的是自己的内心创痛。对于本片来说,“整形”还解决了一个叙事上的问题:宋其杀死闺蜜,遭到警察盘问,她把一个女孩整形成闺蜜的样子,最终摆脱嫌疑(当然,一切都是幻觉)。
作为心理惊悚片,该片的视觉效果也极其风格化。从《苹果》、《观音山》到《二次曝光》,李玉用她的镜头呈现一种颓废与哀伤的美。尤其是在《二次曝光》中,她充分地挖掘了视觉的表现力,两级镜头、水底拍摄、跟拍与航拍、逆光与晃动……这些极具电影化的手法与叙事结合得非常到位,把一个有心理伤疤的女人的内心状态很丰富立体地呈现出来。一位朋友说宋其在悬崖边开车时的航拍镜头以及她跳进水中的水下镜头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抛却叙事方面的要求,但从视觉效果来说,这样的手段无疑增加了影片的观赏度,作为一部并不太商业的电影,这未尝不是一种商业上的考量。因为商业电影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剔除文化识别上的难度,规避对角色内心的深度开掘,以非常规的拍摄手法满足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体验,创造一种视觉奇观和陌生化效果,比如,改变拍摄角度、速度等。
最后,说下我认为的影片不足之处。故事既然作为一个游戏,就得有一个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最基本的一条便是:故事讲述过程中不得临时增加变量。但是该片恰恰破坏了游戏规则。在影片要告诉观众宋其“心理伤疤”的根源的时候,也正是故事的重要节点的时候,编导加入了两个变量——警察和陈冲扮演的整形医生。这时候,两个变量便充当了解释性作用。在一部电影中,解释性和交代性手法是最后一招,也是最不得以的手法,往往是不到山重水尽是不会使用的。这一段交代性段落可以看出李玉在处理故事节点上的无力之处。同时,宋其父亲的一段也大量使用了交代性手法,使得故事节奏一下子拖沓了起来。这些都使得一部很好的电影打上了点折扣。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