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电源表面处理pegda/hema水凝胶的时效性及亲水性:
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高分子膜的表面性能,且不会影响材料的本体性能。低温等离子体电源处理的材料表面会发生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材料的表面活性亲水性粘接性染色性生物相容性及电性能等能得到改善。
然而等离子对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处理的效果并不持久。虽然低温等离子体电源等离子处理能在材料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基团的数量逐渐减少,材料表面氧元素含量下降,表面得到改善的亲水性能又恢复到处理前的疏水状态, 即低温等离子处理具有时效性。
水在固体试样表面的接触角越小,样品亲水性越好。测定经等离子处理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变化,材料表面接触角的变化趋势。
表面接触角是表征材料表面亲疏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的亲水性越好,其对水的表面接触角也就越小。未经等离子处理的pegda/hema膜对水的表面接触角为91.8° ,亲水性较差,经过等离子体清洗机处理后,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但是,随着材料放置时间的延长, 表面接触角又逐渐增大,放置一定时间后接触角增大至56.4°,这是等离子体直接改性的表面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化的现象。
这可能是因为用低温等离子体电源处理后的膜的表面虽能接枝了大量的小分子极性基团,增加了膜的表面自由能,但这些极性基团的空间位阻较小,由于大分子链段的运动而容易使这些极性小基团向材料内部翻转,从而使接触角逐渐恢复。
等离子体接枝是先对高分子材料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利用表面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引发单体在材料表面进行接枝共聚,或是将高分子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打断并引发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氧化交联) ,引入含氧含氮基团,从而使表面被等离子体活化,再将具有特定性能的单体接枝于活化的高分子材料表面,使其具有相应的功能。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电源等离子体对凝胶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在改性膜的表面接枝酰胺基,能获得稳定的表面改性膜。在凝胶膜表面等离子处理并接枝丙烯酰胺后,随着接枝丙烯酰胺含量的增大凝胶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降低。
这是由于凝胶膜经过接枝后,在材料表面引入pegda/ hema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并在空气中氧化后,可以在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从而提高pegda/hema膜的亲水性,在等离子处理后的表面接枝aam ,也能改善其亲水性。
但等离子处理具有一定时效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处理后的效果逐渐减弱,等离子处理的时效性还对接枝反应性基团产生影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减小。pegda/ hema膜接枝改性后亲水性能增大,且亲水性随着接枝aam的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电源表面改性pegda/ hema的亲水性得到改善,在保持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引入活性基团,可改善材料的细胞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