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结构上:
√发射区掺杂浓度高于集电区;
―使用时,发射极和集电极不能互换。
√基区较薄(只有几微米),掺入杂质浓度低。
√集电结的面积应很大。
2.电路中:√保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
为了说明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我们先看下面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ucc和ubb为满足“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这两个外部放大条件而设置的。
实验时,我们改变电阻rb的大小,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以及发射极电流ie都会发生变换,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1 实验数据
ib/ma
0
0.02
0.04
0.06
0.08
ic/ma
<0.001
1.00
2.50
4.00
5.50
ie/ma
<0.001
1.02
2.54
4.06
5.58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结论:
① ie = ib + ic 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把三极管看成一个广义结点。
② ib对ic具有控制作用
由于ic是随ib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两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体现了三极管对电流的控制作用。
定义电流放大倍数:;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或倍数);β——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一般在工程估算中,可以认为,两个可以混用。
电流放大系数反映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能力,或者说是ib对ic的控制能力。
ie = ib + ic =(1+β)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