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种子为什么需要近一年的休眠期?
南天竹为小檗科常绿灌木,植株高1至3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经红色,性喜流星赶月及湿润的环境,耐阴耐寒。桨果球形,红色,偶有黄色,挂果时间长,秋季10月不能超过翌年1月顶穗状果序上红果累累,与绿叶搭配十分美观,是理想的景观绿化树种。种子半球形。其根、茎、叶具有清热、降火等功效,供药用。原产我国和日本,现各地广为栽培,用于观赏。
采种南天竹花期为5月至7月,果实成熟期10月至12月,当果实由青绿色变成红黄色或紫红色时采种。刚采下的鲜果,置于室内数天,堆放厚度20厘米2左右,每天翻动1至 2次,适当喷水,促使种皮发软。当种皮软化后放入竹箩中,搓揉或用脚踩踏,使果肉与种子摊于室内晾干,当种子表面无水渍时,它是胚发育不完全的生理后熟型种子,正常发芽需要成熟过程,因此需要混沙贮藏,种子与沙的比例为自然松开(含水量大约在5%左右)。种子与少混合堆放高度不超过30厘米,上下各铺一层 3厘米至5厘米厚的湿沙,盖上稻草保温,并保持通风。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勤检查,发现过干时适量加水。沙藏时间为10个月左右,刚培育的小苗烂根,很有可能是管理上的问题,现将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育苗圃地选择 南天竹幼苗耐阴、喜湿,怕涝,圃地要设在土壤肥沃,疏松且排灌条件好的地方。播种前应对苗圃进行整 地做床和土壤消毒。每亩用15公斤硫酸亚铁与干沙拌匀后撒入土壤中,防止苗木病害。
播种定植将发芽露白的混沙种子均匀撒播于播种沟内,苗床行距15厘米,沟深3厘米左右,种粒间距一般为5厘米。播种后盖上焦泥灰或0.5厘米厚的清洁客土,以不露种子为宜。苗床上覆盖狼衣或稻草,保持苗圃湿润。
苗期管理在出苗前,一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苗床干燥。二要防止杂草危害,在种子出土和揭草的同时,及时,及时搭遮阴网,以防止日光灼伤幼苗。幼苗发病期间可用波尔多液100至700倍液,50%可湿性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或50%多菌灵试剂300至400倍液,隔10至15天喷一次,交替使用3 至4次。(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