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中规定的对于受侵害的一方进行赔偿的方式主要包括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危险、排除妨碍等。那么你知道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区别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有区别吗
恢复原状是指行为人导致他人财产损害后,应当进行修补,使财产恢复原有的状态。物权请求权中的恢复原状,主要是指对物的恢复原状而非对人格利益遭受损害的恢复,它不同于恢复名誉,亦不同于合同被宣告无效以后的恢复原状,后者是指通过返还财产,使当事人达到订立合同前的状态。
损害赔偿。顾名思义,就是如果因为故意或过失造成物的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通俗地讲就是赔钱。损害赔偿是民事纠纷中最常见的纠纷和案由。损害赔偿的证据最为繁多和复杂。
二、恢复原状适用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当侵害人的行为不是造成物权损害结果的唯一原因,物的自身特性造成亦或是最终物权损害结果的原因,则不宜主张恢复原状的请求权。
(二)当造成物权损害结果为多因一果时,被告的行为仅是损害结果的原因之一,让被告独自承担恢复原状的责任,显然有失公平,也违背物权损害的救济原则,尤其是物自身有缺陷时。案例:墙的一角损坏既有行为人鲁莽驾驶的原因,也有墙自身已有三十年历史,自身已毁损严重的原因。从物权保护的原则和公平责任来看,对被害人的损害坚守全部赔偿原则的同时,易不能使受害人受有额外的利益,在本案中无法分清各自的责任份额的情况下,就不宜通过恢复原状的方式保护物权,使其恢复原有物权的完满状态。
三、恢复原状纠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一)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二)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
(三)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四)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五)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
(六)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总的来说,虽然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多种民事责任,但每一种民事责任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而且民事责任必须要根据民事纠纷的详细情况分析,比如造成不动产损毁的这种情况,如果对方已经恢复原状,原则上就不能再要求对方支付赔偿金。
通过以上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恢复原状指对于原财产进行的修补,而损害赔偿一般则是直接进行金钱上的给付。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区别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