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分析被控对象并提出控制要求
详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过程及工作特点,了解被控对象机、电、液之间的配合,提出被控对象对 plc 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拟定设计任务书。
②确定输入/输出设备
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全部输入设备(如:按纽、位置开关、转换开关及各种传感器等)和输出设备(如:接触器、电磁阀、信号指示灯及其它执行器等),从而确定与 plc 有关的输入/输出设备,以确定 plc 的 i/o 点数。
③选择 plc
plc选择包括对plc的机型、容量、i/o 模块、电源等的选择
④分配 i/o 点并设计 plc 外围硬件线路
分配 i/o 点:画出 plc 的 i/o 点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图或对应关系表。
plc 外围硬件线路:画出系统其它部分的电气线路图,包括主电路和未进 入 plc 的控制电路等。由plc的 i/o 连接图和 plc 外围电气线路图组成系统的电气原理图。到此为止系统的硬件电气线路已经确定。
⑤程序设计
包括控制程序;初始化程序;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等程序;保护和连锁程序。根据产生现场信号的方式不同, 软件模拟调试。
⑥硬件实施
设计控制柜和操作台等部分的电器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设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互连图;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接线,并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程序设计与硬件实施可同时进行,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可大大缩短。
⑦联机调试
联机调试是将通过模拟调试的程序进一步进行在线统调。联机调试过程应循序渐进,从 plc 只连接输入设备、再连接输出设备、再接上实际负载等逐步进行调试。 如不符合要求, 则对硬件和程序作调整。 通常只需修改部份程序即可。 全部调试完毕后,交付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如果工作正常、程序不需要修改,应将程序固化到 eprom 中,以防程序丢失。
⑧整理和编写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硬件原理图、 安装接线图、 电气元件明细表、 plc 程序以及使用说明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