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产继承方式一般是继承遗嘱、法定继承、有遗赠和遗赠的抚养协议。遗嘱的继承一般都是会通过书面、录像的形式将遗产被继承,当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时候,最好是将遗产进行公证,能够免于太多的纠纷和争议,对于不动产跟动产是需要进行过户的。
一、我国遗产继承方式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
(一)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二)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三)遗赠扶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四)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遗产分配顺序。
二、办理遗产继承公证的费用
遗产继承公证的收费标准为:按受益额的 2% 收取,最低收取 200 元。
而遗产继承诉讼的收费标准是按标的额的多少超额递减比例收费的。当遗产金额在1万元以下时,只有50元;当遗产金额在1万元至10万元时,按照标的金额的2.5%减去200元计算;遗产金额在10万元至20万元时,按照标的金额的2%加上300元计算;......
大家可以发现,当我们在进行继承公证还是继承诉讼之间选择时,成本的考虑不是一概而论的。经过计算,当遗产金额在4万元以下或者26万元以上时,选择继承诉讼较为经济;当遗产金额在4万元至26万元之间时,选择继承公证较为经济。
但是,请大家注意,有时候我们是没有选择的,比如继承人无法就遗产的分配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就无法选择继承公证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只能进行遗产继承的诉讼。
另外,如果考虑遗产继承诉讼的收费在采取简易程序审理或者调解结案的情况下减半收取的因素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通过遗产继承诉讼更为经济。
三、国家遗产继承方式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我国遗产继承方式的相关知识,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遗产的继承一般要有继承的顺序或者继承的遗嘱等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