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连续发出今年*期和第二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使用*、*时,应警惕因临床操作、护理不当而带来的伤害。
据统计,自2002年~2010年5月13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有关*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715份,主要表现为尿道损伤、尿路感染等。分析发现,临床操作、护理不当是多数伤害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通报提示,医护人员在使用前要选择合适的型号,检查产品质量;置管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充分掌握置管、护理、拔管等环节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定期更换尿管及*;尽量缩短*的留置时间,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2002年至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关于*及其输注管路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5例,其中涉及*的3例,表现为*按键不灵敏、药物注射剂量偏低。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操作、护理不规范是伤害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做好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