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
1.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2.去痰: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作用可维持4小时以上。
3.镇咳: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显著效果。
4.抗癌:从紫菀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5.本品含皂甙,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用。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紫菀怎么切片请点击进入
紫菀怎么烘干请点击进入
紫菀怎么粉碎请点击进入
紫菀怎么煎药请点击进入
紫菀怎么做药丸请点击进入
3.炮炙:
①蜜制:取紫菀片,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紫菀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不粘手,取出,放凉。每紫菀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
②炒制:取紫菀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老黄色或微焦。
③蒸制:取紫菀净片,置蒸笼内,蒸约1小时(以上气后算起)取出,干燥。
④麸制:先将锅烧热,倾入麦麸,待烟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紫菀100公斤,用麦麸25公斤。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经。
功效主治
1.温肺止嗽:本品辛温散寒,入肺经,可用于风寒束肺,肺气壅实的咳嗽、气喘等证。
2.润燥止咳: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燥证与风寒并见,证属凉燥。证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可选用紫菀温肺润燥止咳。
3.益气平喘: 《证治准绳·喘》:“肺虚则少气而喘。”劳欲,久病肺弱,咳伤肺气,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短气喘促,气祛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于,面潮红,舌质淡红,脉软弱或细数。可选用紫菀益肺气止咳。《新修本草》:“治气喘,阴痿。”《本草衍义》:“益肺气。”
4.化痰止血:《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药。阴虚肺燥,肺阴耗伤。肺失滋润,脉络损伤。其证干咳,咳声短促,痰中时有血丝,午后手足心热,或有盗汗,口干咽燥,胸闷隐痛,舌边尖红,脉细数。可选用本品润肺化痰止血。”
5.解毒利咽:紫菀苦能清热,入肺经故能清热解毒利咽。《诸病源侯论》曰:“喉痹者……风毒客于喉问,气结蕴积而生热。”本证多由风热之邪由口鼻侵袭咽喉,使气血壅滞,化热生毒而致,初起咽部干燥不适,咽痛较轻,或吞咽时略感咽痛,继之咽痛明显。以致吞咽不利,痛连耳内,蒂丁肿胀下垂,声嘶,语音重浊,病初可有怕冷、恶寒,头痛,肢节酸楚。继之身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洪数。可选用本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庳,取恶涎。”
6.鉴别应用
紫菀与款冬花均能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而且温润不燥,寒热虚实均宜。二药常相须为用,以治喘咳痰多,或劳嗽咯血等证,但紫菀偏于去痰,款冬花偏于止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克;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款冬为使,恶天雄、翟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本草经集注》)
2.恶藁本。(《新修本草》)
3.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宜。(《本草正》)
4.有实热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