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酸化”恢复措施
1、化学恢复法
1)、投加氢氧化物
投加naoh、ca(oh)2等氢氧化物可效提升反应器ph,实现短期内厌氧体系中ph的恢复。然而投加的氢氧化物如ca(oh)2大多被碳酸盐所消耗,由于缺乏酸碱缓冲能力,厌氧反应器内ph会出现大幅震荡过程,难以保持稳定,不利于耗氢产乙酸菌及产甲烷菌的活性恢复,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反应器崩溃;其次,氢氧化物会消耗产甲烷过程中所需的co2,破坏产甲烷的进行,对产甲烷菌的恢复不利,因此这种方法目前已不常用。
2)、投加nahco3
仅从理论角度讲,nahco3的投加能够在不干扰微生物敏感的理化平衡的情况下平稳地将ph调节到理想状态,且不影响co2的含量,ph的波动相对其他化学也较小;但nahco3饱和溶液的ph值仅为8.2,在不考虑nahco3随出水流失以及与vfa反应的消耗量,将容积为800m³反应器的ph值从6.0提升到7.0需固体nahco3质量为12t,况且将反应器中ph值和vfa都恢复正常并不是一两天的事,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所以可能需要投加nahco3。显然,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虽然试验中较好的效果,但在工程实际中,不宜采用nahco3。
2、物理恢复法
1)、提高混合程度
通过增加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或改进反应器的设计,可提高厌氧反应器混合程度,降低“死区”范围,进而抑制或减少沟流现象。例如,改变abr导流挡板的角度与安插方向,可促进水流在反应器底部的均匀分布,大限度地增加反应器的混合程度。此种方法通常用于预防酸化或对酸化进行辅助恢复。
2)、降低进水浓度
通过降低进水浓度(通常<2000mg/l),进而降低反应器的机负荷,是实现酸化反应器恢复的常用方法。但单独采用这种方法的恢复效果并不明显,通常要配合碱液投加方法一起使用。例如,采用降低进水浓度同时配合加入一定nahco3的方法将酸化反应器的ph从4.5调至7.0,9d后uasb的出水ph从初被酸化时的5.4回升到6.5。
3)、处理出水回流
处理出水回流是厌氧反应器进水负荷的条件下,降低其进水浓度的一种效措施。采用该方法,回流水中产甲烷阶段产生的碱度,可在酸化阶段被充分利用,大幅降低了反应器进水碱度的需求。此外,该方法不会引起反应器内co2含量的剧烈变化,可以平稳地提升反应器ph;由于回流水温度与反应器温度基本,容易实现反应器温度的恒定;回流水溶解氧较低,不会对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恢复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轻度酸化后采用该方法,厌氧反应器ph仅需36h,即可恢复至6.5,因而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强效厌氧反应器的酸化恢复。
4)、处理出水置换
处理出水置换是利用储存的反应器出水一次性置换反应器内含高浓度机酸的污水。由于反应器正常出水中较高的碱度,在换水的同时相当于加入大量的碱,因而该方法既不需要额外的投资(加碱的),也不需要考虑加碱量,是一种较的恢复办法。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仅8d,反应器出水ph就可以从酸化时的5.35回升到6.58,体产量上升,出水中挥发酸含量恢复到反应器正常水平。
3、生物恢复法
1)、加颗粒污泥
投加新鲜、成熟的颗粒污泥可以快速补充反应器中微生物数量,降低污染负荷,因而是一种时间短、效果好的酸化恢复方法。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厌氧颗粒物污泥活性保持技术的,颗粒污泥投加常伴随高昂的成本,因而该方法目前多局限于实验研究。随着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快速恢复及活性激活技术的逐渐发展及推广,该技术望在实际工程中得到。
2)、投加关键微生物种群
厌氧反应器的过渡酸化直接来源于产氢产乙酸菌法及时降解vfa而导致vfa积累,因而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使厌氧消化系统中的产氢产乙酸获得生长,提高vfa转化为乙酸的效率,使后续的产甲烷菌群获得更多可直接利用的营养底物,将助于加快厌氧消化链反应的恢复。
以上内容就是关厌氧反应器如何恢复酸化现象的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厌氧反应器的知识,可以在线留言咨询,明基会竭诚以认真热情的态度为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