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文旅市场崛起,消费级AR市场竞争激烈

文/vr陀螺 万里
最近,增强现实(ar)市场正在持续升温
自8月份以来,市场相继推出了多款ar眼镜产品:arknovv a1、元霓xrany x1、易现ezxr ar-glasses、rokid max pro、影目inmo go......
值得关注的是,元霓xrany x1、易现ezxr ar-glasses、rokid max pro这几款产品都将目光聚焦在文旅市场上
ar+文旅,是否能成为ar厂商的下一个黄金场所?
ar文旅体验落地加速,导航导览互动为常见玩法 2021年是“元宇宙”爆火之年,而今年苹果vision pro发布带火了“空间计算”这一概念,这两者在概念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理解上会有一定差异,但是底层技术支撑是一样的,背后都涉及vr/ar、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内容。重写后的内容:2021年是“元宇宙”爆火之年,而今年苹果vision pro发布引发了“空间计算”这一概念的热潮。尽管这两个概念在理解和未来发展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的底层技术支持是相同的,都涉及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领域
目前,除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出现与元宇宙/空间计算加速融合的趋势。例如,ar医疗、vr教育、ar工业等领域都有不断涌现的应用案例。同时,在传统的文旅行业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案例
去年年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的展览。展览期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的是推出的“敦煌ar智能导览”项目。当游客佩戴上ar眼镜参观展览时,就可以看到一个以九色鹿为原型的虚拟导览员。相比真人导览员,虚拟导览员的自由度更高,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音视频等背景资料,以加深他们的理解。此外,借助ar技术,静态的壁画仿佛变得有了生命力,常规的历史典故可以以更灵动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图源:网络
去年年底,英国电信与科技企业seymour powell合作推出了一个城市级ar文旅项目。该项目将苏格兰著名旅游城市斯特灵的旅游体验全面转化为增强现实技术:当地游客下载特定的应用程序后,就可以享受到前文提到的ar导览、经典介绍和历史回顾等体验。此外,该应用还融入了许多游戏化的元素,例如当用户成功登上国家华莱士纪念碑的台阶时,就可以获得该地标的3d模型;通过寻找特定地点下的虚拟独角兽等lbs ar内容,还可以解锁个性化徽章
图源:网络
易现联合创始人刘海伟告诉vr陀螺:“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传统的文旅体验已经不能满足新消费需求。从当前的消费趋势来看,‘动态’体验更受消费者的喜爱。文旅产业在ar技术的加持下,能够形成动态的交互型玩法,里面沉浸感的体验是以往传统媒介难以比拟的,这恰恰迎合了当代消费者的消费特点。”
而元霓产品总监黄敏强表示,对于博物馆、景区景点一类的运营方而言,打造更具创意的展示和活动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不过当前的痛点在于物理空间的建设周期和成本过长,并且现有的二维空间展示方式较为普遍。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需要更为有趣、好玩的内容体验,在这种情况下,ar体验可以比较契合双方的需求。
ar×文旅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玩法体验,如果进行细分来看:
1、ar导航。借助vps、slam、增强现实等技术,设备可以感知当前环境的方位以及朝向信息,然后在现实环境中叠加实时导航箭头等内容,从而为用户带来无感的导航体验。ar导航基于机器视觉及ai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可以有效覆盖商场、地下停车场等gps信号盲区。
七夕ar秀,图源:易现×磁器长歌
2、展陈讲解。在博物馆等场景中,以往游客想了解纷繁多样的展陈文物往往需要依赖于导游讲解或者海报手册等。当引入ar眼镜后,游客能够解锁一对一的虚拟导游,观展可以更加随心所欲。此外,ar眼镜还可以把特定视频资料投射到展品面前,或者把文物3d化以便游客“拿”在手里以进行多角度观赏。
图源:元霓
3、特效叠加。对于古建筑等保护文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维护原则是尊重原有的材料和结构,尽量避免在此基础上做过多改动,而ar技术可以实现现实基础之上的特效叠加,比如ar灯光秀、历史重现、改变天气环境等,可以提供很多“无创”的体验。
图源:爱普生
4、游戏社交。目前博物馆等景区中多以看和听为主,缺少亲自上手体验的乐趣。不过ar可以轻而易举构建各种虚拟游戏或者多人空间社交等玩法,比如战争模拟、ar祈福、虚拟留言墙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满足游客拍照打卡的愿望,也可以增加景点的黏性。
城隍阁项目中的ar祈福体验,图源:易现
环境感知是文旅场景的刚需,手势识别有望成为理想交互方案 从前面所提到的使用场景不难发现,面向文旅的ar眼镜与常见的消费级ar眼镜其实有一定差异,后者主要用于大屏观影、私密办公等用途,使用场景偏向于静态。而在文商旅等场景中,使用场景偏动态,对于眼镜的佩戴舒适度、续航等会有更高要求。此外,无论是导航、亦或是物体识别等,背后都需要环境感知和虚实融合等相关技术做支撑。因此,文旅类ar眼镜需要从用户和场景入手进行针对性打磨以及优化。
以rokid air pro为例,该产品在去年10月发布,是目前各大博物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款产品。rokid air pro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光学方案为birthbath+micro-oled。同类型产品通常会配备遮光镜片以提供较好的显示效果,但遮光镜片会降低眼镜的透光率,不利于观察真实的环境。为解决这个问题,rokid air pro采用了可翻折的遮光镜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景与虚景切换的问题
图源:rokid
在交互方面,rokid air pro特别针对语音做了优化。由于博物馆游客群体较为多样化,设备需要应对各种使用需求,因此门槛相对较低的语音交互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语音交互容易受到嘈杂环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rokid air pro在降噪和定向识别方面做了专门优化,响应速度更快,其数据指出设备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8%。
通过扫描识别码或语音指令解锁ar体验,图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8月底,rokid air pro迎来了它的继任者:rokid max pro,该产品规格与此前发布的rokid max类似,具备50°大fov。此外,它正前方配备了单颗灰度摄像头,可用于slam和手势识别。
图源:rokid
近期元霓发布的xrany x1采用了micro-oled+birdbath方案,与rokid air pro类似。它配备了专门的计算盒子xrany space1,并在眼镜前方增加了两颗鱼眼灰度摄像头和一颗rgb摄像头。其中,灰度摄像头主要用于slam和手势识别,rgb摄像头则用于物体识别和跟踪
在一些细节方面,xrany x1引入了自动环境光识别功能,便于用户走动探索。此外,这款产品配备了市面上各种常见的交互方式,包括射线、按键、触摸以及手势。黄敏强指出,前三种是目前生活中常见的,用户接受度高容易上手,随着未来技术发展迭代,以及配合感知和ai技术,手势识别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交互方式之一。
图源:元霓
易现ezxr ar-glasses则从一体性、大fov等方面入手。该产品采用了离轴光学方案,其原理是显示屏光线透过镜片反射到眼睛,缺点是体积相对笨重,但好处是用户可以佩戴眼镜使用、fov可以做得更大(72°)、并且具备较好的透光率。此外,产品内置了4300mah电池以及vr头显主流的处理器骁龙xr2,可以用于构建更为多样化的线下娱乐体验。
相较于硬件,易现的核心优势更多体现在具有较为完善的ar体验软件服务支持。如在slam以及手势算法方面,其6dof定位追踪精度可达0.05%、ost光学显示标定达到厘米级虚实对齐精度、3d物体跟踪达到厘米级虚实锚定精度等。此外,易现还推出了内容创作编辑器、空间地图资源中心等ar云平台服务,能有效降低空间点云地图扫描上传、ar内容构建等门槛。
图源:易现
市场回暖,ar文旅恰逢其时 刘海伟指出,当前国内文旅市场正迎来全面的发展机遇,结合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了23.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达到了2.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3.9%和95.9%。同时,国内还出台了一系列围绕文旅市场的政策支持,例如去年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通知中提到“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无独有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中提到,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为部门重点支持项目,重点项目有机会享受到10万元左右的项目补贴。
终端厂商目前面临着在消费市场实现盈利的较大阻力,因此许多厂商选择将目光投向文旅等b端市场。罗永浩在去年的采访中透露,根据ar的推进时间线,未来2-3年将是特殊用途垂直类ar设备商业化的时期,而通用型ar设备的商业化则需要大约5年时间。因此,对于终端厂商而言,目前更容易实现盈利的方式是面向b端市场
图源:网络
最近,日本的webar技术服务商palanar进行了一项关于ar文旅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受访者表示愿意为他们感兴趣的ar体验付费。在这些体验中,排名第一的是投影映射ar,受访者平均愿意支付534.5日元(约合人民币26.6元)。游客愿意为更新、更沉浸式的体验买单,这为ar企业和文旅景点提供了巨大的收入机会
图源:palanar
陀螺君了解到,目前有一些博物馆的ar体验采用了租赁模式,例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ar眼镜项目,每次收费50元,不限体验时长。在转换率方面,此前良渚古城ar导览项目在2020年国庆期间曾达到了2%,即100人中有2人租赁使用。这个数据实际上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仅如此,文旅市场与工业、医疗等场景不同,它是一个典型的b2c市场,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有利于企业以敏捷的方式收到更多真实反馈,并起到市场教育的作用。在这方面,ar文旅可以与vr体验馆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头显市场中有25%的pcvr设备流向了vr体验馆。除了市场探索外,当时vr体验馆还承担了向公众科普和扫盲的角色。据陀螺君调查发现,很多同事首次接触vr正是从vr体验馆开始的。未来,ar文旅市场或许也会成为前期终端体验的重要平台,并为消费级硬件产品的爆发积累能量
正如之前提到的rokid、易现以及元霓等公司,它们已经在ar文旅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并且不断加大力度。其中,rokid透露目前已经与国内一百多家一级博物馆和5a景区合作。此外,今年以来,rokid还与飞猪旅行、文旅运营商世集文旅集团等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
刘海伟指出,早在2021年,易现便确定了以线下场景作为ar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运营场景,在随后发展中,可以看到易现先后落地了一系列ar文旅案例,如与杭州宋城景区合作打造的ar穿越体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中的ar读画等。不仅如此,易现今年还先后与腾讯文旅、山东文旅传媒等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会有更多案例与活动推出。黄敏强也透露,目前元霓xrany x1和space1的首批产品已经在壶口瀑布、乐山大佛等景区投入使用,并且还将与更多知名博物馆达成合作。
有关数据指出,截至2021年,全国博物馆机构数5772个,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14196个。从ar的覆盖面来看,里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以及想象空间。
目前ar软件生态尚处于起步阶段,而ar文旅则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用户真正感受到具有环境感知、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等ar特性的重要窗口之一。
以上就是文旅市场崛起,消费级ar市场竞争激烈的详细内容。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