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入职后,我才明白什么叫Cache

前言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当时领导交给我一个perf硬件性能监视的任务,在使用perf的过程中,输入命令perf list,我看到了以下信息:
我的任务就要让这些cache事件能够正常计数,但关键是,我根本不知道这些misses、loads是什么意思。
我只知道它们都是cache,但这几个名字十分类似,又有什么区别?
出于此,当时我觉得我有必要去学一下cache的知识了,我对cache、性能等的了解也因此开始。
下面是我当时学习cache总结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对于不了解底层或者不了解cache的人,相信都会有帮助。
基本上是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大家,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堆疑问走过来的。
1、什么是cache? 首先我们要知道,cpu访问内存,不是直接访问的,而是需要先经过cache,为什么呢?
原因:cpu内的数据是存储在寄存器中,访问寄存器的速度很快,但是寄存器容量小。而内存容量大,但是速度慢。为了解决cpu和内存之间速度和容量的问题,引入了高速缓存cache。
cache位于cpu和主存之间,cpu访问主存时,首先去访问cache,看cache中有没有这个数据,如果有,就从cache中拿数据返回给cpu;如果cache里没有数据,再去访问主存。
2、多级cache存储结构 通常来说,cache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即多级cache,为什么呢?
原因:cpu访问cache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我们做不到速度和容量完全兼容,如果cpu访问cache的速度跟cpu访问寄存器的速度差不多,那么就意味着这个cache速度很快,但是容量很小,这么小的cache容量还不足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因此引入了多级cache。
多级cache将cache分成多个级别l1、l2、l3等。
按照速度快慢,依次是l1>l2>l3。
按照存储容量大小,依次是l3>l2>l1。
l1最靠近cpu,l3最靠近主存。
通常l1又分为instruction cache(icache)和data cache(dcache),并且l1 cache是cpu私有的,每个cpu都有一个l1 cache。
3、“命中”和“缺失”是什么意思? 命中:cpu要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有缓存,称为“命中”,即cache hit
缺失:cpu要访问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缓存,称为“缺失”,即cache miss
4、什么是cache line? cache line:高速缓存行,将cache平均分成相等的很多块,每一个块大小称之为cache line。
cache line也是cache和主存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
当cpu试图load一个字节数据的时候,如果cache缺失,那么cache控制器会从主存中一次性的load cache line大小的数据到cache中。例如,cache line大小是8字节。cpu即使读取一个byte,在cache缺失后,cache会从主存中load 8字节填充整个cache line。
cpu访问cache时的地址编码,通常由tag、index和offset三部分组成:
tag(标记域):用于判断cache line缓存的数据的地址是否和处理器寻址地址一致。- index(索引域):用于索引和查找地址在高速缓存中的哪一行
offset(偏移量):高速缓存行中的偏移量。可以按字或字节来寻址高速缓存行的内容cache line和tag、index、offset等的关系如图:
5、cache访问的是虚拟地址还是物理地址? 我们知道,cpu访问内存不是直接访问的,而是cpu发出一个虚拟地址,然后经过mmu转换为物理地址后,根据物理地址从内存取数据。那么cache访问的是虚拟地址还是物理地址?
答:不一定。既可以是虚拟地址,也可以是物理地址,也可以是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组合。
因为cache在硬件设计上有多种组织方式:
vivt虚拟高速缓存:虚拟地址的index,虚拟地址的tag。pipt物理高速缓存:物理地址的index,物理地址的tag。vipt物理标记的虚拟高速缓存:虚拟地址的index,物理地址的tag。6、什么是歧义和别名问题? 歧义(homonyms):相同的虚拟地址对应不同的物理地址
别名(alias):多个虚拟地址映射到了相同的物理地址(多个虚拟地址被称为别名)。
例如上述vivt方式就会存在别名问题,那vivt、pipt和vipt那个方式更好呢?
pipt其实是比较理想的,因为index和tag都使用了物理地址,软件层面不需要任何维护就能避免歧义和别名问题。
vipt的tag使用了物理地址,所以不存在歧义问题,但index是虚拟地址,所以可能也存在别名问题。
而vivt的方式,歧义和别名问题都存在。
实际上,现在硬件中使用的基本是pipt或者vipt。vivt问题太多,已经成为了历史了,不会有人用。另外pivt的方式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不仅速度慢,歧义和别名问题也都存在。
cache的组织方式,以及歧义和别名问题,是比较大块的内容。这里只需要知道cache访问的地址既可以是虚拟地址,也可以是物理地址,也可以是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组合。并且不同的组织方式会有歧义和别名问题。
7、cache分配策略? 指的是发生cache miss时,cache如何分配。
读分配:当cpu读数据时,发生cache缺失,这种情况下都会分配一个cache line缓存从主存读取的数据。默认情况下,cache都支持读分配。
写分配:当cpu写数据发生cache缺失时,才会考虑写分配策略。当我们不支持写分配的情况下,写指令只会更新主存数据,然后就结束了。当支持写分配的时候,我们首先从主存中加载数据到cache line中(相当于先做个读分配动作),然后会更新cache line中的数据。
8、cache更新策略? 指的是cache命中时,写操作应该如何更新数据。
写直通:当cpu执行store指令并在cache命中时,我们更新cache中的数据并且更新主存中的数据。cache和主存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
写回:当cpu执行store指令并在cache命中时,我们只更新cache中的数据。并且每个cache line中会有一个bit位记录数据是否被修改过,称之为dirty bit。我们会将dirty bit置位。主存中的数据只会在cache line被替换或者显示的clean操作时更新。因此,主存中的数据可能是未修改的数据,而修改的数据躺在cache中。cache和主存的数据可能不一致。
最后 关于cache的内容,还有tlb、mesi、内存一致性模型等等,是一个需要沉淀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的东西。
但可能很多人都用不上,只有涉及到性能问题,当你需要提高cache命中率时,才知道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关于本文讲的知识,总结了一份cache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
以上就是入职后,我才明白什么叫cache的详细内容。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