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ata硬盘分区2,sata硬盘如何分区3,sata硬盘与scsi硬盘有何区别硬盘的种类1,sata硬盘分区
不行。在另一台电脑上装的系统,换了电脑将无法启动,因为硬件环境改变了。不过,你若是想用 ghost 装系统,倒可以试试。在dos的纯环境下,sata的硬盘可能认不出来。你需要到你的主机板的bios里面把sata的格式改成compatible(兼容格式)再用pq进行分区,安装完了系统再到bios里面把sata的格式改回去ahci的格式。
2,sata硬盘如何分区
在bios里设置成光盘启动,然后随便用一张ghost版本的安装光盘,基本上都有快速分成4个区的选项啊。随着支持sata串口硬盘的主板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装机时选择了sata硬盘。由于sata硬盘有别于并口 pata硬盘,其安装设置部分会不同。本文会从bios设置,分区,安装系统三个方面讲解sata硬盘的使用问题,其中还会说明一下sata硬盘与旧有并口硬盘共存的注意事项。
一、bios设置部分
1.南桥为ich5/ich5r的主板
2.南桥为via的vt8237的主板
二、sata硬盘的分区
三、操作系统的安装
四、操作系统下驱动安装
一、bios设置部分
由于各家主板的bios不尽相同,但是设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bios设置,相信读者都能够根据自己主板bios的实际情况参考本文解决问题。
1.南桥为ich5/ich5r的主板
先以华硕的p4c800为例,这款主板芯片组为i865pe,南桥为ich5/ich5r。进到bios后,选择main下的ide configuration menu,在onboard ide operate mode下面可以选择两种ide操作模式兼容模式和增强模式(compatible mode和enhanced mode)。其中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可以理解为把sata硬盘端口映射到并口ide通道的相应端口,当你选择这种模式时在下面的ide port settings中会有三个选项。
primary pata+sata并行ide硬盘占据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行sata硬盘占据ide2+3的从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说这时主板上的第二个并行ide接口对应的端口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与上面正相反,此时主板第一个并行ide接口(primary pata)上对应的端口不可用,因为给sata硬盘占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行sata硬盘接口,只能使用并行接口设备。
注前两种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主盘位置,sata2接口自动对应ide通道中的从盘位置。
当选择模式为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时,其下的端口设置的字样变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个选项
pata+sata并行和串行硬盘并存模式,此时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理论上4个pata和2个sata可同时接6个设备,实际上得根据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桥芯片就只支持4个ata设备。此时sata1口硬盘对应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盘),sata2口硬盘对应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盘)。
sata串行硬盘增强模式,此时理论上支持4个串行硬盘,但还得看主板的支持情况(如果是ich5r芯片组如p4p800,想组raid模式,则必须要选择此项,并将configure sata as raid项设为yes,sata bootrom项设为enable,设置后bios自动检测的时候按“ctrl+i”进行raid设置)。
pata其实还是一种映射模式,sata硬盘占据的是第一个ide通道,sata1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主盘,sata2口对应第一个通道的从盘。
当你使用的是win98/win nt/win0/msdos等传统的操作系统时,由于它们只支持4个ide设备,所以请选择兼容模式compatible mode,并根据你的实际硬盘数量和位置选择ide port settings中的对应选项;当你使用的是winxp/win3等新型的操作系统时,可以选择增强模式enhanced mode来支持更多的设备。当然如果你安装win98+win xp双系统的话,也只好选择compatible mode了。另外,有的主板bios有bug,致使在单个sata硬盘上安装windows onclick=tagshow(event) class=t_tag>windows 98se系统时不能正确安装sata硬盘(如华擎p4vt8),只需要升级bios版本到最新版就可以解决了。
虽然sata硬盘本身并没有主从之分,但是如果使用了端口映射的模式,当你想要并行硬盘和串行硬盘共存时,还是得注意硬盘所占的位置不要冲突了,而且启动顺序也需要在bios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1.南桥为intel ich5/ich5r的主板
下面以ga8knxp ultra为例,简要说一下技嘉主板的bios中sata的设置
这款主板的芯片组是i875p,南桥为ich5r,其sata部分的设置选项在main主菜单下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设备)里,其设置功能详见下表(只列出了有关sata硬盘设置的部分)
有关启动设备的选项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进阶bios功能设定)中。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ich5/ich5r南桥的主板,都是通过端口映射和独立sata通道两种途径来设置识别sata硬盘的。至于应该选择哪种模式和设置值,请参考上文并根据sata硬盘和pata硬盘的数量,安装的操作系统以及哪一个作为系统启动盘等实际情况来设定。你可以试着用diskman分一下。有可能是分区表出错引起的。或用低格工具。低格一点就ok了。
3,sata硬盘与scsi硬盘有何区别硬盘的种类
scsi与ata是硬盘的两大接口类型。长期以来,两者可以说互不侵犯,和睦共处,但如今,情况似乎有了变化。 当串行化的潮流向pc架构涌入时,ata突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逻辑功能,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pata至sata的转变甚至也让高高在上的企业级人士刮目相看。尤其是万转sata硬盘出现,使sata vs.scsi的话题再次成为了用户争论的焦点。 那么,现在的你又该如何选择呢?个人用户我想就不用说,巨大的价格差距比任何理由都有份量。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企业级应用中,scsi与sata的利弊取舍。 一、可靠性: 这可能是企业级用户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些方面很多人一直有个误区,即scsi=高可靠性、ata=低可靠性。其实,硬盘的可靠性是与接口无关的。接口在硬盘上就是一块pcb电路板,而决定产品可靠性的更多的是那些硬盘的其他可更换的组件、如磁头、马达、轴承、伺服系统、磁头臂以及磁盘。使用与scsi硬盘相同的组件加上ata接口电路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可靠性级别。wd raptor硬盘就可以提供12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5年质保。 二、性能: scsi硬盘目前的最高转速可达15000rpm,sata硬盘则是10000rpm,更高的转速可以获得更高的寻址速度,这永远是高转速硬盘的优势。但15000rpm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就目前最高采用率的scsi硬盘而言,仍以10000rpm为主,此时raptor与之相比完全不处劣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接口速度:scsi目前最高的水平是320mb/s,sata是150mb/s。但scsi总线是共享的,sata则是点对点的,这就意味着当scsi通道内的硬盘实际带宽总和超过320mb/s时(目前scsi硬盘数据传输率最高在75mb/s,4块scsi硬盘就基本达到了实际带宽总和),scsi总线反而将成为瓶颈。sata则没有这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5块scsi硬盘系统的数据传输率仍然是有限的320mb/s 然而5块sata的系统则能够达到750mb/s。 命令队列: scsi的标记命令队列(tcq?d?dtagged command queuing)功能是相对于pata的绝对优势,但这也只能怪pata并没有发挥ata完全的优势。自1998年ata-4规范开始,就加入了tcq功能(实际上是cq)。在sata硬盘时代,wd公司率先在raptor上支持了这一技术。而新一代sata硬盘也将会支持sata-ii标准中的本机命令队列(ncq?d?dnative command queuing)技术。raptor虽然支持的是pata中的相关功能,但在性能上已经展露头脚,著名的硬盘网站storagereview.com在将其与希捷cheetah 10k.6 scsi硬盘对比测试(使用支持tcq的promise sata150tx4 sata控制器)后得出结论?d?d“sata命令队列和sata raid具有和scsi命令队列及scsi raid同样卓越的潜力为服务器市场带来利益。”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虽然raptor的tcq只支持32级队列深度,但不要以为scsi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