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没有可能是一帆风顺,即使是最喜欢的事业,也是会有起起落落,但也没有过不去的坎,有些事,需要时间才能看懂,有些人,也需要时间去验证,因为欺骗只会是一时,是禁不起时间的验证的。
从2015年开始抄底普洱茶的订制到如今,我深深地感受到信任的力量,也在订制过程中,如履薄冰,努力做得更好,特别是品质方面,尽可能地保守介绍,而且尽可能用全方位介绍,但往往茶友由于信任,可能不怎么详细看介绍,也会产生一些误会,马上又要开始订制普洱茶,所以,今天讲一讲普洱茶的一些常识,以免有茶友收到茶后,让开茶店的人批的一无是处。
普洱越存越好,但也要茶底好,但什么样的生普,才是叫茶底好,我们如何看待。
一、普洱茶的苦涩问题
其实普洱茶最早出名的山头,应该是老班章,而老班章的霸气就是因为独特的茶气和苦底、强劲回甘,而以此为代表的班章茶区,基本也是类似。这也形成了勐海茶的独特特点。
但有人会说,又苦又涩的茶,怎么会是好茶呢?其实在很早以前,普洱茶不分台地茶、乔木茶,更不会分什么大树、小树茶、古树茶,甚至那些高山里的古树茶价格不如台地茶的价格高,为什么呢?因为新的时候不好喝,但发来才发现,古树茶随着存的时间越长,当转化过后,茶叶就会越来越好喝。
问题就来了,有些人就称苦涩大的茶是不好的茶,不可能是古树茶,他们吹捧生普要好喝,不能有苦涩。那么,现在也有一些茶农,满足大家的需求,用发酵等工艺,来达到生普苦涩降低,但如果认真通过存储后发现,这类茶的存储价值远不如传统的工艺好。特别是新茶都已经发酵到红的,请一定谨慎。
所以,茶叶的苦涩问题,不可能去区别品质的好坏,首先要考虑的是有苦涩的生普,是否会有强劲的回甘,回甘越强劲,未来转化就会越好。而且苦涩不要过喉咙,回甘越快,苦涩消失越快,这样的普洱越是好茶。请不要相信那些说有苦涩的茶就不好,或者说那些口感好没有苦涩的就是好茶,就是古树茶,这种太武断。
茶汤的油质感和清澈度,是茶叶品质的最主要特征,也比较容易掌握。
二、普洱的香气问题
普洱茶的香气,一般古树有自己的独特香气,特别是生长在自然生态的茶山里的大树或者古树茶,吸收自然空气,香气特别自然。香气聚而内敛,越泡越有香气,好像源源不断,而如果普洱的台地茶或者小树茶,香气虽然也会不错,但一般不会聚而内敛,更不会源源不断的感觉,虽然也会有花香,但都会飘的感觉,几泡过后,会下降较快。
所以,请不要以香不香,或者当中几泡香不香来确定生普是否为古树或者大树,或者台地茶,但香气凝聚且内敛的生普,就可能是好茶。
同为头春茶,一个五六十年左右的大树一个大约三五百年的古树,茶毫没有明显区别。
三、普洱茶的茶毫问题
好多人以为茶毫多的就是好茶,或者好多人以茶毫多来断定古树茶,其实这也不一定。台地茶也会茶毫很多,一般情况下,新的一年第一次采摘的春茶都会茶毫较多,这和台地、小树、大树、古树没有太多关系。如果只是认准茶毫多就是古树,那真的太容易被忽悠了。
第一泡和第七泡的茶底变化
四、普洱茶的转化问题
转化的问题,才是生普存贮的关键点。那么我们如何从新茶看到未来的转化呢。当然在存储过程当中,每年喝一下,这是最直接的,但这需要经验和时间来验证。那么我们在订制新茶,试喝茶样的时候,如何能大概预判转化呢?
这从泡茶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用开水冲泡,闷泡、长闷,快出等方法来观察,观察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的变化,还可以从饱满度和层次感来感受。
如果茶叶从开始泡到结束了,茶叶基本上是平平淡淡,或者耐泡度不行,那就说明此茶保存的价值需要注意。如果泡茶过程,通过冲泡次数、不同的泡法等可以让茶的香气变化,滋味也变化,而且耐泡,那么这种茶就是具有较好的存储和转化究竟。
还有,一般普洱的台地茶最核心的问题是农药残留问题,如果你收到茶叶不放心,还可以自己到网上购买专业的茶叶农残检测试剂,按照上面的使用说明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出问题,那很容易说明问题。
这些是自己的一些经验所得,完全是随心所写,而且时间不长,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可以留言,说出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成果,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人收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希望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来了解。